从戏曲艺术中汲取“养分”
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陶冶人们情操的精神产品。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便是中华民族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观众。
中国传统戏曲不仅能给予艺术家极为丰富的遐想,还能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也正是它的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才引起了外国艺术家的瞩目及深入研究。
我想就话剧《郭双印》中王长命一角来谈一下我的创作感受,接到剧本后,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剧本,王长命这角色戏不多,但他却是全剧的开场戏,他的死引出了郭双印这位主人公,王长命这一个人物写得很奇特,很精彩,是一个死人幽灵,却是活人的再现,他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哲理,是话剧舞台上不常见的人物形象。
王长命这一角色,在实与虚的关系上处理得非常稳妥、巧妙,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所以,采用什么样形式来开场就极为关键了。我仔细分析王长命生前艰难。死后认为是解脱的心态,从字里行间品味作家的思想,对导演的阐述加以理解消化,经一番长时间的斟酌考虑,决定采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手段来实施。
戏曲是名副其实的程式化艺术,这种程式化表演来源于生活,是以生活为创作依据的,但它又不是照搬生活,而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认真地加以剖析,选出最为关键的动作,然后进行艺术的装饰。采用摹拟的手段提炼加工。来强调这些动作的关键性。
我将自己的想法及设计的一套表现方法,跟导演进行了沟通,求得统一,做到和整个舞台表演风格样式融为一体。戏虽少,但很有特点,也很突出。演出效果不错。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
王长命的命运是悲剧,但我在人物的处理上采取了轻松、平缓的方式,一改过去的表演模式,在与活人一起的表演中,做到“人动我静”、“人退我进”。同时,利用舞台上的道具来调动自己表演第一个亮相。如白绸掀起。象征一缕青烟。(戏曲手法)我从床上坐起,好似是做了一场梦,“舒服啊……舒服……真舒服啊!”随后望着一群人哭泣得如此伤心,大惑不解,用一种茫然、冷漠的眼神望着,目送着这群送葬的队伍,道出心中的话,“这口气总算咽下去了,早知道死得这么轻松。我都死它八回了”。人物是如此的解脱,如此轻松,利用舞台灯光的隔离效果,一时是人,一时是鬼,从实到虚,从虚引实,把人物最本质、最重要的、最鲜明的东西展现到观众的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的艺术观是写意的,具有诗画般的品格,写意是以精炼之笔勾画人物之神韵,注入艺术家的主观意志是与事物的情感本质和真实紧密相连的,是人物性格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统一。既然是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如何对待假定性,去准确完整地表现它呢
?比如假定的棺材(无事物),对王长命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舞台上又不可能出现。抬棺材的四人表演都是无事物的,我本身又达不到像戏曲演员的功底,采用偷巧的办法,用形体去体现它。“金鸡独立”单脚坐在假定的棺材上,这种简单的,也是最直接的动作给观众留下一个可视的印象,一看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子。
戏曲程式的特征是摹拟化和艺术化,重“虚”多于重“实”,充分利用虚实、隐显的特殊效果,以虚衬实,以隐见显,以求虚实相生之妙,使程式表演作为视觉形象比生活中的原样更加鲜明,更加清楚。更加具体。
在肢体语言上,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除以上的部分,还采用一点轻步、脚尖走路的方式,犹如在阴间地狱里行走一般,偶尔加上一些小跳步,一是变化表演的节奏,二
从戏曲艺术中汲取“养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