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玉不琢,不成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玉不琢,不成器.doc玉不琢,不成器
——浅谈班主任对尖子生的培养
信宜市丁堡职业中学卢仕叁
【摘要】尖子生,是教师的宠儿,是学生心中的英雄。如何培养尖子生呢?首先端正对尖子生的培养的认识,走出误区。其次,真正意义上尖子生的培养应该包括发现、培养、巩固三个阶段。第三对三类尖子生培养的方法有:
(1)娇气型尖子生(引导鼓励)(2)浮躁型尖子生(严格要求)(3)孤僻离群型尖子生(既充分肯定,又严格要求)在尖子生培养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更多的精心、耐心和爱心,把每一个尖子生都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班主任尖子生培养
尖子生,是教师的宠儿,是普通学生心中的英雄。班主任喜欢尖子生是十分自然的事,因为他们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好。但他们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同样需要教育者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器。那么,如何培养尖子生呢?我认为:
一、端正对尖子生的培养的认识
(1)纠正对尖子生的培养的错误认识
对尖子生的培养,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以为尖子生是天生的宝物,可遇不可求,不是后天的努力所能培养的;二是以为尖子生很聪明,根本用不着老师去培养,或者说,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三是以为老师培养不出尖子生,如果去培养的话反而会影响尖子生的健康成长,不如不去培养的好。这些培养无为论和培养有害论,严重影响了老师培养尖子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我以为,尖子生既有超群性,又有相对性。尖子生只是相对于一个群体出类拔萃而已,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可找出几个成绩相对突出的尖子生,而任何一个尖子生,在另一个更优秀的群体中,都可能不再是尖子生,需要经过重新努力才可能成为尖子生。正所谓“山外有山,人中有人”。尖子生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尖子生是由老师确定的,也是由老师发现和培养的。尖子生的出现,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而必然性又远远大于偶然性。只有确立这样的观念,我们才可能满腔热情地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培养尖子生。
(2)认知对尖子生的培养的三个阶段
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尖子生的培养,应该包括发现、培养和巩固三个阶段。
1、发现阶段(包括寻找璞玉、估测价值两个方面)
如果把成绩名列前茅的尖子生比作闪闪发亮的宝玉,那么,锋芒未露的准尖子生就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培养。这是一个价值无可估量的宝藏。而有的班主任目光不长远,对
“寻宝”不感兴趣,即使“宝”在眼前,也视而不见,甚至弃“宝”如草芥,因而丧失了发现的能力和雕琢的乐趣。
寻到璞玉之后,便要明晰其纹路。作为最了解学生情况的班主任,我们要根据他的个人品格、学习品格和个性特点,分析他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准确地估算、预测其发展潜力,预见在培养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明他的努力方向和上进途径,并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的策略。一旦认定了学生的培养价值,便可以以开座谈会或谈心的方式,明确告诉他已被列入培养的对象。通过肯定学生的自身价值,可以有效地鼓舞他珍爱自己,把握机会,听从老师的指导,不断挖掘潜力。
发现阶段的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实现人尽其材的教学目的,不至于埋没人才、浪费人才;二是通过逐层培养尖子生,壮大尖子生队伍,改良尖子生的成长环境,使尖子生的培养后继有人;三是借选拔培养更多的尖子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带动后进生,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成绩,改善班风学风。
(包括去粗存精、

玉不琢,不成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7-1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