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窗效应”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启示-中专中职论文
浅谈“破窗效应”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启示
文/葛一群
摘要:班级管理对中职教师来说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学问。在现今的班级管理中,“破窗效应”处处可见,这也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个难题。本文分析了“破窗效应”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常见表现,并提出了应对“破窗效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破窗效应中职教育班级管理
“破窗效应”指的是在第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修补,将会对公众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暗示此种行为的正确性、合理性、无惩罚性,由此造成更多的人趋向于打破其余的窗户,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消极影响。“破窗效应”已经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借鉴,特别是在管理体系中。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同样要正确对待“破窗效应”,并从中获得启示,找到正确的应对办法,从而建设班风优良、团结一致的班集体。
一、“破窗效应”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常见表现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人数较多,最常见的是学生对班级公共财物的破坏。例如,有一个学生破坏板凳,如果教师不及时制止这种行为,那么其他学生会误认为此种行为是合理的,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这种情况非常多,但是针对“破窗效应”,中职班级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班级管理者防微杜渐正是对此效应的正确理解。
二、中职班级管理针对“破窗效应”的管理措施
“破窗效应”其实还可以理解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这两种说法不完全等同,但是讲的是同一个道理。针对“破窗效应”,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制止“第一次行为”并适当地给予一定的惩罚,对“首次行为”要零容忍,坚决切断此种行为扩大化的渠道。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次行为”
对中职学生来说,中职教育是他们跨入的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之间的熟悉度正在增强,而彼此的成长背景、爱好、年龄又不相同,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容易产生一种压力感,在陌生的环境中很有可能对彼此的行为进行效仿。所以,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破窗效应”的危害,及时运用“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召开班级会议,向学生全面详细地介绍学校的规章、条例,利用第一次班级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增强彼此的信任感、熟悉感,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生活的寄托及乐趣。
要杜绝得过且过。“破窗效应”的产生正是因为相关负责人没有及时对第一个有破坏行为的学生进行责罚并制止此种行为,因此造成大面积的破坏。班级管理负责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发现有些学生挑战班级规章制度的底线、破坏正常的班级管理体系时,班级负责人要及时对这种行为进行责罚、处理,避免破坏行为的扩大。例如,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对校园值日不屑一顾,认为校园值日有损自己的面子,而且还会占用自己的休闲时间。一开始,笔者并没有及时制止此种行为,但是渐渐地,这些学生再也不参加班级值日了,而且不值日的学生人数还在逐渐增加。在证实此事后,笔者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他们补齐自己应做的值日。此后,笔者发现校园值日渐渐变得非常顺利。所以,为了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班级管理负责人要及时制止错误的行为,切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方法。
浅谈“破窗效应”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