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铜器鉴赏
§1—1 序论: 青铜和青铜时代
重要提示:试题自评和其他学习资料,请打开专题学习网站
./cxgc/wwjs
红铜(自然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它的熔点是1083℃,人类早期很难把炉温提高的这个温度,距今约9000多年前,今土耳其和伊朗的先民首先利用红铜。
后来人们懂得在铜料中加入锡或铅,即可将熔点的温度降低到 810℃~960℃。这样炼铜就不困难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在铜中加入一定量的锡或者铅之后,这种金属会得更坚硬,更柔韧,更富有光泽,而且根据它的“冷膨性”还可以铸造出更细密精美的图案花纹。
于是这种铜锡(铅)合金就被人们所广泛应用,这就是青铜。
当青铜被人们广泛地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和其他日常用器的时期,就可以称这样的历史时期为青铜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中国从甘肃到山西,到河南,到山东,都发现有一些铜器,其中也有少数是青铜。不过,还不能说上时候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中国目前公认的、人们基本认识了铜锡合金的属于青铜器的器物是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遗址所出的1件青铜镜,%,年代为距今4000年左右。还有1件是著录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西清古鉴》中的青铜鬹,它的形状酷似龙山文化的陶鬹,因为它是容器,铸造工艺复杂,值得注意,其年代应当略早于距今4000年。
著名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曾将人类应用青铜器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主要用于兵器和装饰品;
(2)主要用于手工业工具;
(3) 主要用于畜牧业和农业。
但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器物是礼器。包括当时贵族的祭祀和饮食起居用的器物,以及乐器和车马器(车马上面的装饰器)。这些实际上都是维护着当时的等级制度的“彝器”。此外武器的数量也较多。中国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打仗。这就是说青铜与“祀”和“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商周礼乐文化的核心是“明贵贱,辨等列”,青铜器组合是其实物例证。商代,可能以的酒器觚、爵、斝的套数多寡来标志其等级地位。周代,是鼎和簋的组合,9鼎配8簋;7鼎配6簋;5鼎配4簋;……。此外,乐器(编钟等)的组合,车马的组合,这都和当时拥有者的身份等级有关系。
在认识青铜礼器的基础上,下面从美术的角度,把中国整个青铜时代的青铜器划分为各有特征的几个阶段来认识。
这五个阶段是:萌芽期(发生至商代前期);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至东周早期;东周中期至秦代;两汉时期。
§1—2 萌发期青铜器鉴赏
§1—
这一时期主要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商代前期的青铜器。
二里头文化是夏代的青铜文化,年代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之间;分布在晋南和豫西地区。但青铜器主要出现在其晚期。科学发掘的青铜礼器现仅限于爵。
商代前期即成汤立国至盘庚迁殷之前这一历史时期。年代在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
§1—
器类:较早的比较简单,但爵、觚、斝组合的成套酒器已普遍出现。较晚的器类增多,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造型:容器深腹,立耳。鼎和鬲等饪食器三足,较早的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较晚的三足与两耳对称。爵和斝多平底。鼎和斝等柱状足和锥状足为款足。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空心“十”形孔(扩展)。器胎均轻薄。
纹饰:条带状的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为变形纹样,除了兽目圆大以为象征之外,其余线条并不体现物像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较晚的线条较细密;并有使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兽面纹。
铭文:极少有铭文,较晚的个别有族氏徽记。
举例——
鼎
簋
青铜器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