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方言音系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天长方言音系研究
摘要:天长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江淮官话次方言洪巢片,目前学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对天长市区的声韵调进行了深入调查描写的基础上,将天长方言音系进行整理归纳,并分别对声母、韵母和声调作出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 :天长话声母韵母声调
天长坐落在皖东一角,位于安徽省东部、高邮湖西岸,除西面少部分与本省来安县相连外,其余均为江苏怀抱。东北隔湖与高邮县相望,东南、南、西南分别同高邮县、仪征县、六合县接壤,北与金湖县、盱眙县毗邻。
天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曾先后为吴、越、楚属地,辛弃疾在他词中曾称之为“吴头楚尾”,秦为广陵、东阳二县地,两汉时分属广陵、高邮、江都诸县,唐朝正式置县天长,此后基本未变。
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使得天长方言独有一番风貌,决定了天长方言的独特性。安徽省境内方言复杂,除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外,还有徽语、赣语、吴语,但江淮之间以江淮官话为主。江淮官话包括洪巢、通泰、黄孝三片,天长话属于洪巢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与北方官话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它仍然保留了北方方言的基本语音特征。罗杰瑞《汉语概说》中提及官话具备“古全浊声母清化、平分阴阳,全浊上声变去声、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这些特征,江淮官话作为官话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天长话又作为江淮官话的次方言,必然具备这些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江淮官话还有自己的特点,如古入声的保留,这又与吴语有着相同之处。可以说因天长话与吴语区接近,保留了一定的吴语方言因素,但天长方言不是吴语,与吴语仍然有着许多区别,例如吴语中保留了古浊声母,而天长话中的古浊音已全部清化。
相对于研究成果丰富的徽语和宣州吴语来说,江淮官话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作为江淮官话洪巢片的天长方言,其研究相对较少,主要见于对江淮官话研究的论著中,偶尔亦见于地方志以及周边地区方言的研究之中。天长市有许多乡镇,且各乡镇的语音与天长市语音有着不同之处,以下研究的是天长市区的音系。
一、声母方面
说明:?、??、s发音舌位稍往后,位于舌尖前和舌尖中之间的部位;舌面前音t?、t?acute;、?舌位稍前,靠近舌尖的部位,发音与舌叶音?、?acute;、?相似。
天长方言有19个声母,其中包括零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相比较来看,少了舌尖后音t?、t?acute;、?三个声母,此外?变成z,因为在天长话里中古精组声母与知章庄组声母的字发生相混,基本上没有了舌尖后音声母,这是天长话声母与普通话的最大差异。其次,中古日母在普通话中读作?声母的,天长话中大多地方老年人均读为l声母或零声母。例如“软、任”部分人就读作lu??42、l?n55。此外,天长话的声母还保留了一些古音,如“戒、解、鞋、教、荣”等,与普通话的声母均不同。“家、间、解”等字还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
二、韵母方面(46个)
说明:在发音上,i、?韵母带有较强的摩擦性,本文用?来表示舌位
天长方言音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