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论文: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设计论文
艺术概论论文: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它促使艺术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艺术理论素养,把握艺术的本质,对开展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全国众多艺术院校中,《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实际都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笔者试图以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研究对象,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教与学的论题,针对进一步落实《艺术概论》陈旧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激发与培养艺术院校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艺术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培养出合格的高等艺术院校复合性人才做出努力,并为其他同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艺术概论;高等艺术院校;特色教学资源;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教学的现实意义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因此又可称它为艺术理论。它对艺术院校学生提高艺术理论素养,把握艺术的本质,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力,对学生能准确把握艺术发展方向而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且《艺术概论》在帮助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构建艺术理论基础知识框架,顺利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本科、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艺术人生观,使艺术院校的学生从艺术匠人向艺术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变,并在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等艺术院校复合性人才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尤其艺术学在2011年升格成为门类以后,下设的第一个一级学科就是艺术学理论。如何构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成为我国当前研究艺术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全国各大艺术类高校也开始将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发展纳入到艺术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但是由于《艺术概论》内容概念相对庞杂、抽象与琐碎,思辨性强,又涉及交叉学科内容渗透等其它诸多原因,该课程教学效果在我国多所高等艺术院校中普遍不够理想。所以,针对《艺术概论》的课程优化与改革势必成为各艺术高校紧迫且现实的研究课题。
二、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现状的问题阐析
笔者作为一名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概论》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过程中的见闻与感想,对《艺术概论》这一公共艺术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以梳理与阐述。
(一)《艺术概论》授课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授课教师角度出发,上好《艺术概论》并非易事。一是《艺术概论》本身涉及的课情与学情的内容庞杂而深奥。随着高等艺术院校不断扩招,众多艺术学院学生人数剧增,但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对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各系《艺术概论》课的开设基本安排在大二学年。由于學生专业各不相同,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复杂性;而且《艺术概论》中包含的艺术原理知识点信息量大,诸如西方艺术史上各时期的绘画艺术流派和风格特征,及所对应的代表画家及作品名等艺术常识性知识,内容固定且陈旧,不易讲出新意,概念抽象复杂
艺术概论论文-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设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