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肺胀_PPT课件中医内科学
肺胀
一、概述
1. 定义
多种慢性肺系疾患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喘息上气
咳嗽痰多
胸部膨满或唇甲紫绀严重出现昏迷、痉厥
憋闷如塞心悸烦躁浮肿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面色晦暗
。
肺脾肾虚损
痰瘀阻结
气道不畅
肺气壅滞
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2. 历史沿革
(1)命名
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2)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病机为久病肺虚的一面。
“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
短乏气也”。
《丹溪心法·咳嗽》提示机制在于痰瘀阻碍肺气。
“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张氏医通·肺痿》曰:“盖肺胀实证居多”,本病偏实的一面。
《证治汇补·咳嗽》肺胀的辨证论治当分虚实两端。
“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西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矽肺、
合并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与肺胀的临床特征相似,均可参考肺胀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 久病肺虚
内伤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慢性肺系疾患是肺胀原发病
久病肺气虚损肺阴虚火旺长期吸烟、吸如粉尘
气布不津灼津为痰损伤肺胀
津液凝聚为痰痰浊潴留肺失宣降
肺气壅滞,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肺胀
2. 感受外邪
久病肺虚,卫外不固,易致六淫外邪反复乘袭,诱发或加重
病因:久病肺虚,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机:痰瘀潴留,肺气壅滞,气还肺间,不能敛降而成肺胀。
病位:早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与血瘀,兼见同病
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
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
痰浊内阻,气滞血瘀;
心之阳气虚损,血失推动,脉失温煦所致。
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
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
瘀阻血脉,“血不利则水。”
早期痰浊为主,渐痰瘀并见,终痰浊、血瘀、水饮错杂
标实本虚。感邪邪实,平时本虚。
痰饮
瘀血
水饮
病性:
早期多气虚、气阴两虚; 晚期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
由肺而及脾、肾; 以肺、肾、心为主。
三、诊断
1. 典型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咳、痰、满、闷)。
2.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
病久可见面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浮肿,
甚至喘脱危重严重可见昏迷、抽搐或出血等症。
3. 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及反复发作史,10~20年老年人。
4. 常有诱发因素。外感诱发,过劳、暴怒、炎热诱发。
5. 可见肺气肿体征,肺部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哕音。
6. 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
2. 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可咳嗽、咯痰、气短等症,无明显喘满闷
肺胀咳痰喘满闷典型表现。反复发作,日久转化肺胀。
3. 与心痹
典型表现
病因
兼症
以心悸为突出表现。
兼见喘促,短气,咳嗽等;
心痹是痹证(肢体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
病邪由经络而病及于心,心阳、心气受损之病证,
短气,喘促,
动则尤甚,
后期见咳嗽等症
以喘、咳、痰、满、闷为表现。
二者初始临床表现不同,
肺胀由久咳、久哮、久喘、久痨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后期病及心
出现心悸症状。
心痹
肺胀
五、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1. 辨标本虚实
标实—外感——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表证;
痰浊——咳嗽痰粘,浊痰壅塞,不易咯出;
血瘀——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下青筋暴露。
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兼见气滞、水饮错杂
本虚—肺、脾、肾三脏虚损,
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中医内科学 肺胀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