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doc《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连乘应用题(99-100页)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
、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教学关键: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二、教法和学法
,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出示复习题,指名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出来,然后说出列式的根据。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每箱12个,?
,,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
《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