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师
说
2012年10月12日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解读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释重点字词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 )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 )闻( )道也固( )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求学的人
用来……的、
……的凭借
传授。通“授”
懂得
那,指示代词
他,人称代词
本来
知道、懂得
相当于“于”
“以之为师”
学习道理
岂,哪
因此
无论、不分
解释重点字词
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 )学于师。是故(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从师学习的风尚
超出
低于
却
以……为耻
因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 )其身( )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代词,他们
对于
自身,自己
糊涂
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叫“读”
有的人
通“否”。
解释重点字词
巫医( )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古代用巫术医术为人治病的人
泛指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
类
有“如此如此”的意味,此译为“等等”
差不多
阿谀,奉承
不值得提起,看不起。齿,同等对待
竟
第三段
语气助词
翻译链接
解释重点字词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固定的老师
不一定
学习,研究
时俗
赞许
赠送
句读( ) 或不焉( )
经传( ) 从师( )
读书( ) 不能( )
传道( )从容( )
聃( ) 蟠( ) 苌弘( )
近谀( ) 须臾( )
冉( ) 潘( ) 长幼( )
怡( ) 贻( )
一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d òu
fǒu
zhuàn
cóng
dú
b ù
chuán
cóng
dān
pán
cháng
yú
yú
rǎn
pān
zhǎng
yí
yí
高三一轮复习《师说》知识点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