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气藏、油气藏
在单一圈闭中,属同一压力系统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的石油聚集叫油藏。
在单一圈闭中,属同一压力系统,并具有统一气水界面的天然气聚集叫气藏。
在单一圈闭中,属同一压力系统,并具有统一油气界面的石油和天然气聚集叫油气藏。它们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基本单位。
工业油藏、工业气藏、工业油气藏
指在当前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藏、气藏和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因构造运动岩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构造圈闭,使油、气聚集起来叫构造油气藏。这类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遮挡油气藏、裂缝油气藏和刺穿岩体遮挡油气藏等。
地层油气藏
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叫地层油气藏。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和剥蚀隆起油气藏等。
岩性油气藏
在岩性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叫岩性油、气藏。这类油气藏有岩性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等。
复合油气藏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地质因素控制油、气聚集的油气藏叫复合油气藏。
潜山油气藏
在古潜山中的油、气聚集叫潜山油气藏。这是一种以地层圈闭为主,也有构造、岩性作用的复合成因的油气藏。
层状油气藏
指储油层呈层状分布,油、气聚集受固定层位限制,上下都被不渗透岩层分隔的油气藏。
块状油气藏
指储油(气)体的顶部被不渗透岩层覆盖,而内部没有被不渗透岩层间隔而呈块状,其底部被底水承托,并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藏。
凝析气藏
当地层温度大于80OC,地层压力大于15MPA时,地下的液态石油变成气态。当开采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下降,气态石油变成液态石油。具有这种特性的气藏叫凝析气藏。
重力分异
指密度不同的几种物质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按密度差异分开。如在油(气)藏中,油气水在重力作用下,按其密度的差异,形成气、油、水有序的分布。
气顶
在油气藏形成时,由于天然气不能全部溶于石油中,游离气因重力分异作用而聚集在构造顶部故叫气顶,俗称“气帽”。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气顶与次生气顶。
原生气顶与次生气顶
在油田开发前的原始状态下存在的气顶叫原生气顶。油田开发后,因油层压力降到饱和压力以下,从石油中释出的天然气升至构造顶部而形成的气顶叫次生气顶。
气顶高度
带气顶油气藏的最高点与油气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或高差叫气顶高度。
气藏高度
指气藏最高点与气水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或高差。
油藏高度
油藏高度(含油高度)指油藏最高点与油水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或高差;带气顶的油藏是指油气界面至油水界面间的垂直距离或高差。
油气藏高度
油气藏高度(含油气高度)指油藏高度加气顶高度之和。
气顶指数
气顶的气体孔隙体积与含油部分的孔隙体积之比叫气顶指数(气顶系数)。是表示气顶体积及驱动能量大小的一个指标。
油气、油水及气水界面
在油气藏、油藏、气藏中,油与气的接触面叫油气界面,油与水的接触面叫油水界面,气与水的接触面叫气水界面。
油气及油水过渡段
在多数情况下,油、气藏中油与气及油与水的接触处存在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油、气及油、水混存段即各种流体相互过渡,从含气段到纯油段之间有一个油气过渡段,从纯油段到纯水段之间有一个油水过渡段。
稠油段
在多油层的油藏或油气蒇中,油水过渡段的顶部常出现一个原油性质变差,即原油相对密度增大,粘度增高,达到稠油标准的层段叫稠油段。
油底与水顶
按油层标准划分的油层底界叫油底。按水层标准划分的水层顶界叫水顶。油底与水顶通常不是同一界面。标准油底与水顶对储量计算和确定射孔界线都有重要意义。
含气内边界(缘)与纯气区
在带气顶的边水油藏中,油气界面与油气层底面的交线叫含气边界(缘)。在此线圈定范围内为纯气区。
含气边界(缘)与油气过渡带
在带气顶的边水油藏中,油气界面与油气层顶面的交线叫含气边界(缘),亦称含气外边界(缘)或气顶边界(缘)。含气边界线与含气内边界线包围区域称油气过渡带。
含水边界(缘)与纯油区
在带气顶的边水油藏中,油水界面与油层底面的交线叫含水边界(缘),亦称含油内边界(缘)。含水边界线与含气外边界线之间的区域称纯油区。
含油边界(缘)与油水过渡带
在带气顶的边水油藏中,油水界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叫含油边界(缘),亦称含油外边界(缘)。含油边界线与含水边界线之间的区域称油水过渡带。
底水与边水
在油(气)藏中,整个含油(气)边界(缘)范围内的油(气)层底部都有托着油(气)的水
开发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