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制度改革与会计准则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袁建国教授、博士
A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1)
第一次浪潮:制订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
83年财政部印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
规定了若干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确定了会计要素
采用了“资产=负债+资本”的会计方程式
采用制造成本法
经批准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明确了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
增设了财务状况变动表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2)
85年正式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92年颁布《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将“资本”改为“投资人权益”
采用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原则
所有汇兑损益,不论是否实现,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允许企业计提不超过3%的坏账准备
对冷背残次商品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实际成本的差额,经批准可列作本年度损失
权益性长期投资可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投资占被投资企业资本额25%以上)核算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3)
第二次浪潮:制订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投资人权益改为“股东权益”
对冷背残次商品不提取“存货变现准备”
坏账准备按3—5‰计提
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一半以上的,采用权益法核算
将投资损益从营业外收支中单独划出,并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4)
第三次浪潮:颁布“两则两制”,制订实施分行业会计制度
将“资金占用=资金来源”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体现了资本保全的核算要求
改完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
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允许企业采用谨慎性原则
改革了会计报表体系
统一了记账方法
改变了会计科目的分类
扩大了会计制度适用范围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5)
第四次浪潮:制订和颁布具体会计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7);
收入、投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1998);
非货币性交易(1999);
或有事项(2000);
借款费用、无形资产、租赁、固定资产、存货、中期财务报告(2001)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6)
第五次浪潮:制订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的十大变化
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对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7)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新)
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8)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旧)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新)
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旧)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新)
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五次浪潮(9)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旧)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新)
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 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