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复习资料
地质学: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物理化学变化,演化历史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产状类型: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岩层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2、水平岩层的成层顺序为上新下老3、水平岩层厚度为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和岩层厚度,厚度相同,坡度越缓,露头宽度越大;坡度相同,厚度大,露头宽度越大。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V字形法则:
①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真实的反映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地质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②直立岩层的出露形态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状。
③对于倾斜岩层:
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反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等高线的弯曲曲率大于地质界线的弯曲曲率。
相同相反: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地层界线的弯曲曲率大于等高线的弯曲曲率。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
倾斜岩层的主要特征
1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受产状和地形影响,并符合V字型法则
2 倾斜岩层的地质界限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弯曲也是条带的一种)
3 正常情况下,岩层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
4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
5 倾斜岩层的厚度有三种分别是: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
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真厚度(h):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h=Hcosα
视厚度: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的顶底面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埋藏深度: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岩层厚度、岩层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 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后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等)或差异上升(变形与隆升、剥蚀),沉积间断遭受风化剥蚀,再平稳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地壳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地层后平稳上升,露出地面造成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直到该地区再度平稳下降为沉积区接受新的沉积。
不整合的判别标志::底砾岩、古风化壳、剥蚀面、重矿物、岩性、岩相突变
:地层、:。
潜山:埋藏
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