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城市河滨走廊界面设计毕业论文.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
2
2
3
滨河建筑要素分析 3
滨河建筑布局整体性把握 4
滨河建筑形式的定位 4
4
滨河交通要素分析 5
城市交通干道 5
5
非机动车道 5
停车场 6
6
滨河景观要素分析 6
6
人工要素 7
社会文化要素 8
8
规划目标 8
规划布局 8
历史特质的维护 9
活力空间的营造 9
9
遵从自然生态原则 9
保护历史文化原则 9
注重社会生活原则 9
10
参考文献 10
浅谈中小城市河滨走廊设计
——以临汾市汾河河滨走廊设计为例
摘要:目前城市景观与形象的重新塑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河走廊的设计则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分析河滨走廊要素的设计方法、原则,以临汾市汾河滨河走廊设计为例,浅谈中小城市河滨走廊规划设计,推动城市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中小城市河滨走廊界面要素原则

河流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也是城市发展中最富有挑战性的。河滨走廊界面作为城市中最富有魅力的界面,体现着城市空间与自然水域的相互渗透、融合,具有人工与自然的双重性.
对城市河滨走廊界面的探讨,有利于人们从生态格局、城市文脉、功能互补等方面再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汲取中小城市河滨走廊积极经验,构建生态框架、塑造空间特色、激发城市活力,借河滨走廊永续发展.

城市河滨走廊作为城市中一个完整的而特定的线性滨水空间或系统,依附于城市地理环境的线性通道;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渗透,兼具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特色,公共活动集中、空间导向明确、渗透力强的公共开敞领域。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城市河滨走廊被分为三个区域,河岸区、城市绿带区、开发区。
河岸区位于河水边缘和河岸上方之间,不包括垂直的岸壁、防波堤或其他工程构筑,允许修建绿地相关项目,以便形成河流和相邻用地之间的隔离地。城市绿带区介于河岸上方和退后红线之间,应开发绿化、多功能路径和其他休闲用地。
开发区是退后红线后的陆地部分,用于开发、维修、重建和新建项目,如商业、居住、办公或其他符合分区规划要求的用地。

城市河滨走廊界面示意图
城市河滨走廊从层级结构角度来看,既可以视为沿河流水体边缘线线性展开,又可以理解为城市空间向河流水体的多层次复合。本文采用了横纵轴线剖切断面分析,将河滨走廊的层级结构要素及关系形象的展现了出来。
横向轴线剖切断面
城市河滨走廊是由街道、滨水建筑、桥梁驳岸、和水体等多种形态和功能的城市空间复合叠加而成。其中建筑是限定河滨走廊空间的主要界面元素,街道空间往往依据河滨走廊空间来建立,驳岸空间沿着河流水体的边缘散布,桥则在连续的河流水体空间根据陆上交通的需要每隔一定距离而设立。通常情况以上元素都会具备,如图
城市河滨走廊横向轴线剖切断面分析图
纵向轴线剖切分析
城市滨河走廊的纵向轴线剖切断面即城市滨河空间的轮廓线,是居民、游客对城市形态的最初认识,是城市滨水区域的象征。随着视线的移动,高低跌宕、起伏有致、引人入胜,体现着一种动态的美感。在滨河空间轮廓线的塑造中,超体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往往形成滨河界面的某种象征,聚焦着人的视线。

临汾汾河沿岸纵向剖切断面图

城市河滨走廊要素从物质形态来看是指人们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能够且易于感知的物质空间。在狭长的城市河滨走廊中,存在着滨水建筑、交通、景观、驳岸、水体、滨水绿化体系等多项组成元素。各种元素自成系统又相互影响,构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层面,沿着水体的方向线性展开。不仅如此,人们在这一区域中的穿插活动必然带来走廊中各个独立的层之间的相互渗透、连接、产生的多种关系以及发生在这一物质领域中的各项城市活动。

汾河河滨走廊界面穿插的城市活动
滨河建筑要素分析
滨河建筑是位于河滨走廊开发区内用于商业、居住、办公或其他符合分区规划要求功能的建筑。建筑形态受到城市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要与其相协调一致;同时处理好滨河区和周边老城区的衔接关系。
滨河建筑布局整体性把握
建筑与自然水体的融合,从整体规划水体和群体建筑的关系。通过建筑群体布局与岸线的一致来展示滨水岸

浅谈城市河滨走廊界面设计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4.17 MB
  • 时间2017-12-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