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虚构的桃花源桃花源的虚构-中学语文论文
虚构的桃花源桃花源的虚构
◎赖小珍
桃花源是虚构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一直以来,老师们要不就直接将虚构这一事实告知学生,要不就只是以“遂迷,不复得路”来判定桃花源的虚构性。这其实远远不够。教育主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探究出桃花源的虚构性,其意义和价值将更大。探究的依据自然是文本,现在将探究的结果与大家分享之。
一、虚构的桃花源
从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看,桃花源之偏僻是显而易见的。先得“缘溪行”,再得遇着一片奇异的桃花林,继而走完这片桃花林,最后发现小山上的小山洞,走进小山洞,这才到了桃花源。可是,从发现桃花源的过程看,这似乎不只是偏僻那么简单。“缘溪行”,沿着的是什么小溪呢?不知道。按理,渔人经常捕鱼的小溪是不可能不知道是何名的。再者,沿着小溪走了多久?不知道。继而,走完沿溪的桃花林,发现一座小山,这是什么山?也不得而知。当所有信息都是虚的,记住的只是美好时,这地方还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吗?一直以来,老师们强调的是从中看到的桃花源之神秘,可在神秘面纱之下,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桃花源的虚无。
从渔人出而复寻桃花源的过程来看,桃花源的虚构性再一次得以印证。在桃花源中的生活,定然是让人向往使人难忘的。出桃花源,必然也就会多留一个心眼:处处志之。可即使这样,桃花源还是没再被发现过。残酷的事实是“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为什么明明做了标记,却会找不到,这不恰恰说明这一地方根本不存在,是虚构的吗?
从塑造的人物群像来看,桃花源中人有很多:男的、女的、黄发、垂髫。可就是没有一个有姓名的。似乎都是群像,一群热爱劳动、热情好客的老百姓而已。作为桃花源中的客人,并且在桃花源中停留数日,且语言相通,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文本没有告知具体姓名,只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
当然,桃花源是否虚构陶渊明应该最有发言权了。可惜,时至今日,陶渊明已不能再开口说话。我们只能再次贴近文本去探究。在文本中,陶渊明提到寻访桃花源的有:渔人、太守、南阳刘子骥。其实,这象征着三类人,一类是老百姓,一类是官员,一类是社会名人。只有第三类,作者找了个代表,而这一代表,用作者的话说是“寻病终”了的,而前面两种人,同样只是群像,渔人叫什么名字,太守又是谁,都没有交代。作者仿佛让整件事情变得死无对证,无从可考。越是想掩盖桃花源的虚构,却越让读者感到其虚构性。
二、桃花源的虚构
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多以介绍创作背景的方式,告知同学们,东晋社会黑暗,战乱不断,陶渊明为了寄寓自己的社会理想,才虚构了桃源。可是,毕竟东晋至今已过去多年,又不是历史课,背景介绍多了,反而削弱了文学性。语文嘛!就该领着孩子们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来体会当时社会现实。
《桃花源记》在虚构桃花源的过程中,是不忘提到外面世界的。其一,桃花源中人的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可以肯定的是秦时外面世界正处战乱之中。可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本文作者陶渊明已经是身处东晋。那么,还有没有对桃花源以外世界介绍的文字呢?有。这就是第二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其实是最能看出东晋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的一个细节。这句话说明,桃花源中人自从秦时到了桃花源,就一直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外面世界却一直在改朝换代。这时,为了学生们对外面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h
  • 文件大小152 KB
  • 时间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