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平邑县流峪中学林宏
教学目标:
:
(1)掌握文中的重点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词的内容;
(2)学习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1)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感知词中形象,体会词中意境;
(2)品味、欣赏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
说出自己对诗人的情感体验。
:
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
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抓住“诗要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课型:教读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
1. 给黑体字注音。
折腰( ) 风骚( ) 成吉思汗( )
分外( ) 稍逊( )还看今朝( )
,并改正。
唯余莽莽红装素衰略输文彩顿失涛涛一代天娇原弛蜡象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
。
。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成因。
1、折、分多音字把握不准,要系统化总结。
2、采—彩骄—娇形近字把握不牢,宜多比较,强化动手能力。
3、判断不准或有漏落现象。有些语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要注意全面分析。
)
(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划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欲与天公试比高
4、要切记:不要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
练习答案:
1略 .(1)对偶、夸张、互文;(2)喻、对偶、拟人;(3)对偶、借代4.(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欲/与天公/试比高
(二)明确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激趣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如唐朝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张元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举不胜举。1936年冬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陕北看到这幅雪景时,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毛主席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目的是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题解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揭示了文章所写内容。分上下两阕,共114字。
3、文体常识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从本文的题目上就能很清晰的体现。常见的词牌名有卜算子、水调歌头、清平乐、浣溪沙、如梦令、临江仙等等。
学生可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雪的诗句,扩大视野。
诗句
作者或出处
白雪却嫌春色完,故穿厅树作飞花。
韩愈
《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
《咏雪》
……
《》
……
《》
生说有关词的文体常识
生一: ……
生二: ……
1、“沁园春”是名,“雪”是词的。
2、《沁园春雪》在写法上用了、、、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案:1、词牌题目2、描写、议论、抒情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词在鼎盛时期的两个主要的流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
沁园春 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