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草案)
“十一五”期是我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其关键的“黄金发展”时期。我县将以“十五”发展基础为新起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放生产力,万众一心谋发展,群策群力搞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持续追求体制创新和特色经济,促进梁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用十五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规划是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工作意见》编制的。规划从宏观角度,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突出战略意图和整体设计,对“十一五”时期全县发展定位、阶段目标、工作重点以及2020年远景目标,作出了总体部署,是指导梁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订其他各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五”期,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政策和重庆市直辖、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拉动投资增长和启动城乡消费为契机,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计划比较圆满完成,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跃上了新台阶。发展基础的改善、宏观环境的趋好、基本经验的积累三大因素,构造了“十一五”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不竭动力。
发展基础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五年平均递增13%,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00元,一、二、、,%、%、15%。一、二、::::。,%。投资增长较快,
“十五”,%。,%。金融机构各项存、,%、28%。
工业强县战略稳步推进。新建了双桂工业园区,基本完成了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乡镇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创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和贷款监管办公室。初步建立起了以食品、轻纺、建材、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地方工业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渝万高速公路、达万铁路顺利建成,改造、整治国省干道公路110公里,硬化县乡道公路132公里,乡乡镇镇通水泥公路,硬化或油化通村公路401公里,实现了“一小时梁平”目标。到200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9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建成竹丰水库,蓼叶水库顺利开工,水利设施极大改善。,,通讯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行设计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三放开”的政策,巧借外力,激活存量资本和民间资本,倾力完成县城旧城改造,总投资14亿元,拆迁旧房50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56万平方米。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实施了县城绿化、道路、灯饰工程,新建了迎宾大道、十里长街、中心广场。全民动员,自加压力,建成了重庆市卫生县城,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395所,,。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新建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改造了镇乡卫生院,2005年全县医疗卫生保健机构41个,病床1000张,儿童“五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启动。获得“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新建了县广播电视大楼,改建了县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提高了文化事业总体功能。获得了“重庆市文化先进县”。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人口素质得到提高,荣获“全国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重庆市卫生县城”。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1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739元,%。。%以内。妥善安置了国企改制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和商业保险初步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稳定得到保证。
第二节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
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