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八单元第四课
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是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而在东方,最先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恰恰正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端的日本。两个同为孤悬海外的列岛国家,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巧合。
——《大国崛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9世纪中后期,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动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日本的明治维新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国、意大利的统一等构成了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大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建立起来。
政治:
废旧建新
经济:
殖产兴业
文教:
“文明开化”
军事:
富国强兵
明治维新的措施
:建立起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
: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
背景: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
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首相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普鲁士宪法为蓝本)——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伊藤博文与日本宪法颁布
(伊藤博文, いとう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明治维新元老。起草宪法
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政治家,是日本第一位内阁首相,第一位枢密院议长,第一位贵族院院长,明治宪法之父,曾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
实行君主立宪,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无独立立法权,可参与立法)
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司法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
:
评价:
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性质上: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2)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天皇专制
(1)历史的进步性:
特点: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实质是天皇专制
影响上: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探究:对比日德两国宪法的相同之处
议会:
君主:
内阁:
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特点:君主绝对权力,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探究:19世纪末英日两国政体的不同之处
国家
不同点
君主权力
议会与君主关系
内阁与议会关系
掌握实权者
英国
日本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大于君主
内阁对议会负责
资产阶级
至高无上(神权色彩)
天皇解散议会
内阁对天皇负责
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
走向世界的日本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