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流转.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流转
每一个时代,在西方都可以找到一个塑造中国形象的代表,13至14世纪是意大利人,16至17世纪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8世纪是法国人,19世纪是英国人,20世纪是美国人。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在它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里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对20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探索,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形象”的变迁与流转。
一、形象的内涵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是指一国文学对他国形象的糅塑造与描述。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学者巴柔将它定义为:肋“在文学化的同时也是社会虽化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关于异猝国看法的总和。”据此,我窈们可以把文学中的“中国形拥象”理解为:国内外读者通孀过阅读文学作品而形成的对笏中国国家、政治、文化整体驺的有关价值观、伦理观、审啃美理想、生命力、精神风貌懿、社会状况等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二、西方“中国形揉象”研究
作为一个古老而壶遥远的东方大国,中国在西哼方人的眼里一直有着某种神沙秘色彩,自马可波罗时代以巫来,西方人一直未曾停止过箸对中国的了解,格里高利·滓布鲁、史景迁、夏伯嘉等人
诟都剖析了16世纪至20世孜纪西方中国观的演变历程,哜概括为16世纪的好奇,1笳7、18世纪的崇尚与批评⑸,19世纪的否定,20世眺纪上半叶的肯定。目前西方菟学者在研究西方中国观时,鹘运用最多的是福柯的“权力聋—知识”理论与萨义德的“慵东方主义”理论。福柯提出肀“作为话语的知识是紧密地蛋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知识话语的产生和散布要靠权力煲的运作,而且知识作为话语靥本身就是权力的一种表现。挤反过来,权力的运作也离不侩开知识话语的参与”。许多蜗论著纷纷依此理论来分析西状方人笔下的中国,也多认为绺西方关于中国的话语都反映衄着权力的影子——西方政治阔意图与外交策略。作为后现演代理论的典型代表——东方蒺主义,萨义德强调:“东方鸫是欧洲的‘他者’形象,东旎方学是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本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带有19至20世纪欧洲殖螳民主义强烈而专横的色彩。醣”对此,学者们在研究西方挽中国观时,既肯定东方主义飚的合理性,也从不同时空下镢的中国观,对“东方主义”提出了质疑。西方中国观是嗦西方在特定历史进程中,在痿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仔件下所形成的中国观,有着复杂的特殊性。
三、美国槿作家视野下的“中国形象”
众所周知,西方人心目中异厦域文化形象总是在历史的进
濡程中摇摆不定。英国著名汉喹学家雷蒙·道森曾说过:“欧洲人对中国的观念在某些时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螳。有趣的是,这些变化与其灵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髌不如说更多地反映了欧洲知Ⅹ识史的进展。”换而言之就航是西方人将自我欲望投射到伞他者身上。纵观20世纪的训美国文坛,中国形象一直在宽积极与消极、正面与反面、嚷肯定与否定之间来回摇摆,霄展现了美国作家对中国的想豪象与认知,以及对自身欲望的体悟与维护。当他们想要畲掠夺落后的中国时,中国就缡被刻画成地狱,中国人也被ぜ描述成恶魔;当他们对国家裾制度、国际环境、宗教信仰昙等不满时,中国则被宣扬成疳一片乐土。
世纪30年代敫之前的中国形象
在美国2鲭0世纪早期的各种文学作品药描述中,中国人长相丑陋怪犭异,“看上去可怕得难以形容,头大得像野牛,眼睛小肫得像刚出生的小鸟,朝天的貔鼻子像猫,

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流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