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史》中汲取的养分
徐若愚
(法学)
之所以会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虽读了文科却总对理科知识心生向往,加之一直以来对宗教、哲学与科学三者关系都存有很多困惑,因此看到这本书就如此自然地被吸引。一年过去,厚厚的书也读完,当初读这本书的初衷虽不能说已经完全达到,但却也算收获颇丰。
,以讲述科学史为主,辅之以宗教、哲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自的发展历程,以及三者在不同时期相互斗争、相互促进的若干状况,可说内容翔实,观点有力,为当代科学史研究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读后不仅使我对人类科学的发展状况有了大体上的把握,更为可贵的是在此过程中在宗教、巫术、中世纪、古希腊等问题上引发的诸多思考。
下面就我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谈谈体会。
为何现代科学发源于古希腊
“古代世界的各条知识之流都在希腊汇合起来,并且在那里由欧洲的首先摆脱蒙昧状态的种族所产生的惊人的天才加以过滤和澄清,然后再导入更加有成果的新的途径”①丹皮尔在《科学史》中如是写道。我们在学习中也常常听到“言必称希腊”的说法。那么,古希腊作为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源头,其文明光辉到底来自何处呢?我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古希腊具有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即适宜的经济环境。古希腊多山、环海、土壤贫瘠、气候适宜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它发达的园艺业、手工业,以繁荣的航海和商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更是使其文化具有了很强的开放性,移民带来了“引进来,走出了”的多样文化。
其次,古希腊的奴隶制和民主政治提供了适宜的政治环境,这培养了希腊人自由探求的精神。
第三,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也对早期文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希腊的统治阶级对文化十分重视,实行了多项奖励政策并积极促进对外交往,宗教氛围也较为自由,这极大地促进了希腊神话自然观和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不可忽略的,希腊人聪明勇敢、活跃、富于创造性、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也对其文明发展有极大益处。
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似乎是教会神权专制,科学衰落倒退的黑暗时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发展观时曾指出:“中世纪被看作是由千年来普遍野蛮状态下所引起的历史的简单中断; 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 在那里一个挨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伟大民族, 以及14~ 15 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 这一切都没有被看到。这样一来, 对伟大的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正如他所说,科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它必然有其连续性,不会绝对地中断,否则便不成其为历史。因此科学也必定有它的继承性,虽然在中世纪遭受基督教统治的“漫长黑夜”,人类从希腊和罗马的高峰降落下来
“落入阴谷”,却不会完全湮灭毫无进展。
在读本书第三章时,我欣喜地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这种隐约的想法终于找到了有力的依据。基督教对科学的摧残, 的确使人们探究自然的愿望和力量受到阻止。但并不能说, 科学被完全扼杀了。特别是中世纪早期, 基督教在证明教义和圣经章节时, 使个别自然知识由于为它所用而得以幸存。医学、罗马法、数学唯理主义、机械主义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发展。“科学,在疯狂的镇压和扫荡面前反思着自己的过去, 并为未来缓慢而顽强地积累着
从《科学史》中汲取的养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