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石砌建筑探秘
赵育民
【摘要】本文从川西高原丹巴大小金川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了石砌建筑的研究与分析,概述了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形成的建筑空间布局、造型特点,构造功能,以及石砌建筑独特施工方法的形成、石砌建筑的高度发展。受气候条件、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影响形成的粗犷、质朴的艳丽文化色彩。
【关键词】藏族石砌碉楼民房色彩特征
1 地势问题和建筑特点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位于川西高原的东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雄壮彪悍的藏族文化。这里密布着高山峡谷、大小河流、海拔落差大、地理位置险峻雄奇。因此造就了这一区域奇特的建筑——“藏族建筑”。
这里的藏族人民因地制宜的选用本地的片石作为建筑材料,使得建造出来的建筑与本地的环境一样具有粗狂与豪放之美。他们在建筑空间上的处理与布局独树一帜,外部室内装饰美轮美奂,在粗狂之中把极高的审美意识表现的淋漓尽致。
2 建房习惯和一般步骤
石砌建筑为什么会被藏族人民所接受,且不断传承于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修建房屋对于任何藏族家庭都是重大的事,从选址到建成的“六项仪式①”都极其重要。其方位和开工日期,必须由活佛占卜,以确定最佳方位和开工时间,房屋的朝向甚为讲究,
大门要对林木茂盛的高山,不能对箐沟和庙宇。房屋一般高三层,通常都贴高坎,错一层布置。平面形式为角尺形、“凹”字形或“回”字形;“奠基仪式”由吉祥的人挖起第一铲土;接着举行“开工仪式”,主人向参加建房的人献哈达,并款待他们;还有“立柱仪式”、“封顶仪式”、“竣工仪式”。农区民居的底层多作圈养牲畜之用,二层是人的主要居住空间、厨房与储藏室以及卧室多在二层,三层大多是顶层,顶层分为两部分:前为晒台,后为平顶屋。(图1)
3 石砌建筑的取材和主要建筑施工工艺
川西高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建筑材料,“据有关资料记载“国民党江西剿共,新建石碉甚多,也学至四川,且系召集川籍工匠来砌碉。故中国之石碉仿四川,四川之石碉仿嘉绒。”可见丹巴大小金川的片石砌墙技术确算得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建筑艺术
。②”这种建筑艺术技巧至今仍体现在丹巴大小金川的藏族建筑上,并且有所发展。在这里每个村寨中都有砌片石墙的能工巧匠,我们称他们为“石匠”。他们除为当地藏民修砌外,还到处包揽片石砌墙工程。他们砌筑的主要建材为石料、粘土、木材三大类,这里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木材的种类繁多,除了灌木和果树,还生长有松、柏、杉等乔木,这些都是大量的建材。在备好材料后就进入石砌施工阶段。石砌施工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干砌片石。主要用于路边护坡和土地围墙。第二类,泥浆浆砌石。主要在低矮民房,寺庙,碉楼等大型建筑物采用。第三类,水泥砂浆浆砌石。大多在现代建筑高层民房、大型寺庙、道路支护承重墙中采用。运用最多的是第二类,就地取材,不仅节约钱财,而且所建造的建筑物强度很高,因此被藏区人民所接受。其中与藏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寺庙、碉楼、民房。
1 藏族的寺庙建筑
藏族的寺庙建筑以土木石结构相结合,以木结构为主。大经堂为三层建筑,墙体以粘土为胶结剂,用块石砌成,墙厚而窗小,给人以浑厚稳定的感觉。“寺院一般都是依山榜坡而建,所以显得很高大雄起。木棱柱为整个建筑的承重构建,底层用朱红色棱柱,柱头部分雕刻立体图案,上面托着粗大替
藏族石砌建筑探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