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县
自然灾害概况
(唐·公元659--2009)
连南瑶族自治县档案局(馆)编
二O一O年七月
前言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广东省西北部的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怡人,,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但境内地形复杂,河谷交错,气候复杂多变,多气候灾害发生。主要的气候灾害有:洪涝(暴雨)、干旱、低温阴雨、寒潮、强对流天气等。
连南在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有各种档案资料均有记载,如1946年、1994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和2008年1-2月的冰冻灾害更是百年一遇。为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县档案局(馆)为此编写了《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概况》,以供各级部门和领导在抗击自然灾害决策中作为参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
《概况》上溯至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内容分明清经前、民国时期、建国以后三部分。资料来源于县档案局(馆)馆藏档案资料和县气象、水利、农业、 林业、民政等档案史料。
第一部分清朝以前
唐朝显庆四年(已末) (公元六五九年) 大水
宋朝建炎四年(庚戍) (公元一一三0年) 大水
嘉泰二年五月(王戍)(公元一二0二年) 大水
(椤枷西岸崩)
嘉庆二年五月(已已)(公元一二0九年) 大水
明朝景泰八年五月(公元一四五五年) 大水
咸化元年六月(公元一四六五年) 大水
嘉靖十五年(丙申) (公元一五三六年) 大水大饥
嘉靖十六年(丁酉) (公元一五三七年) 大水
嘉靖十七年(戊戍) (公元一五三八年) 大疫
嘉靖廿五年(丙午) (公元一五四六年) 旱
(泷秋潭涸)
嘉庆三五年四月(丙表)(公元一五五六年) 大水
隆庆元年(丁卯) (公元一五六七年) 大水
万历十二年六月(甲申)(公元一五八四年) 州北地震
崇祯四年四月(辛未)(公元一六三一年) 大水
清朝顺治十一年(甲午) (公元一六五四年) 大水
康熙十九年秋(庚申)(公元一六八0年) 大旱
康熙廿三年四月(甲子)(公元一六八四年) 大旱
康熙廿四年春、夏(乙丑)(公元一六八五年) 旱
康熙廿六年夏(丁卯) (公元一六八七年) 大水
康熙四十年(辛已) (公元一七0一年) 大水
康熙四十二年秋(癸未)(公元一七0三年) 大旱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 (公元一七0四年) 大水
雍正十三年四月(乙卯)(公元一七三五年) 大水
乾隆十五年秋(庚午) (公元一七五0年) 大旱
乾隆十六年秋(辛未) (公元一七五一年) 复旱
乾隆廿九年夏(甲申) (公元一七六四年) 大水
乾隆卅三年(戊子) (公元一七六八年) 俱旱
乾隆卅五年五月(庚寅)(公元一七七0年) 大水
乾隆五十一年秋(丙午)(公元一七八六年) 大旱
乾隆五十二年秋(丁未)(公元一七八七年) 复旱
大饥,年凶荒,饥贫载道。
乾隆五十三年秋(戊申)(公元一七八八年) 又旱
嘉庆十五年秋(庚午) (公元一八一0年) 大水
嘉庆十八年秋(癸西) (公元一八一三年) 大水
嘉庆廿五年春、秋(庚午)(公元一八二0年) 大旱不断
瘟疫工作,死者不计其数,尸骨塞道。
道光三年秋(癸未) (公元一八二三年) 大水
平地水数丈,淹没田层人民无数,米腾贵。
道光十三年春(癸已) (公元一八三三年) 大水
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 旱
道光十七年(丁酉) (公元一八三七年) 大水
淹没庐舍人民无数。
道光廿七年夏(丁未) (公元一八四七年) 大水
咸丰三年秋(癸丑) (公元一八五三年) 大水
同治二年冬(癸亥) (公元一八六三年) 大水
同治五年夏(丙寅) (公元一八六六年) 大水
同治九年春(庚午) (公元一八七0年) 大水
光绪三年四月26—28日(丁丑)(公元一八七七年)大水
水涨二丈有余,三江城一片尽成泽国。
光绪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 南岗
排发生周期性天花病流引,病死200多人。
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 南岗
排再次发生周期性天花病流引,病死200多人。
光绪十二年大暑后(丙戍)(公元一八八六年) 亢旱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0二年) 南岗
排再次发生周期性天花病流引,病死400多人。
第二部分民国时期
1915年,民国四年(已卯年)三月初四日大暴雨,山洪暴发,大崩山,万角小学的旧戏台上水,老埠街可撑船,龙口村冲走3人,冲走房屋,另外高界山崩。
天甫黎明,大雨倾盆,河水暴涨,三江后山崩颓,洪水冲出倾刻盈丈不止,田舍多被淹塌,塘冲、陈巷等外,漂没十余人,最惨
连南县自然灾害概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