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陶渊明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自称“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做过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仅80余日就弃官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甚至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
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
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分段
第一部分(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
第二部分(1、2):写渔人所见的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5):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再访而不可得其途的种种情景。
什么叫“记”?
记,是一种文体,为记叙事物的文章。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翻译要求:
1、尽量翻译出每一个字词;
2、补足省略成分;
3、语句通畅,无语病。
课文翻译
▲▲翻译第一段: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词句翻译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词句翻译
开阔明亮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都,全
老人和小孩
都,全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ppt课件(38页)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