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临床分析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在高海拔地区修复因肿瘤引起的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7例患者下颌骨节段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腓骨进行塑形、微型钛板固定,恢复颌骨的形态,进而恢复部分咬合功能。结果所有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均获得成功,患者外形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是修复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但手术中应尽量减少骨瓣的缺氧时间。
关键词:腓骨;修复;皮岛;显微外科
在口腔颌面部诸多肿瘤的手术切除后,均可造成了颌面部软硬组织大量的缺损,既影响外形美观,也影响患者的诸多功能,造成术区切口关闭困难,尤其是下颌骨的缺损,不但咀嚼功能受损,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腓骨肌皮瓣已被广泛用于颌面部硬组织缺损的重建中(1),现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04 年1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选取,选用我院口腔科2004 年1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7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记录及影像学资料。因各种疾病造成的下颌骨的缺损。7例病例中男患者6 例,女患者1例,年龄从28~ 61 岁,平均年龄46 岁。其中口底癌病例1例,牙龈癌病例1例,成釉细胞瘤病例3 例,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病例2例。7例游离腓骨肌皮瓣均携带皮岛,其作用主要是观察血运的观察窗,皮岛最大面积为6cm × 4cm,最小面积为3cm × 3cm,游离腓骨长度为5 ~ 15cm。全部病人均是(Urken分类)下颌骨体部病例(2)
术前准备术前预计口内软组织缺损可能的大小决定所携带皮岛的大小,若缺损范围较小则选择口内直接缝合,将皮岛直接缝合在颈部。反之选择携带皮岛缝合于口内,修复缺损。可根据血管蒂的方向、皮岛的内外方向而选择同侧或对侧的腓骨。为除外腓动脉变异、缺如,常规做小腿的血管彩超,或者做下肢的血管造影,术前详细询问下肢有无外伤史及血管病变,异常者要坚决拒取。术前常规用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测小腿外侧皮肤的腓动脉穿支并标记。明确告诉患者取瓣后会影响供区的负重。
手术方法按小腿后外侧Henry 入路制取腓骨瓣(3)法常规取瓣,为缩短腓骨瓣的离体和缺血时间,将塑型的步骤提前到断蒂前完成,这样可以延长再植时限。根据手术标本或术前制作的健侧外科模板,参照此模板进行三维塑型和小型钛板固定。完成塑型后,设计血管的走形,检查受区血管的情况并测量所需血管蒂长度,尽量设计让血管蒂迂回呈弧形,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都不要有折叠,将腓骨瓣断蒂并马上转移至受区。马上进行血管吻合,为避免微型钛板固定的骨断端的松动,影响骨愈合,对上下颌骨进行结扎固定,所有病人为表面呼吸道的问题,全部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术后处理患者术后72小时内严密观察皮瓣的血供,密切观察皮岛的色泽、温度和质地,1 周内取平卧位,头部正中或略偏患侧制动,同时给予抗凝、扩容治疗。密切观察局部创口的肿胀情况、负压引流量和颜色,术后2 周下床活动并行供区功能锻炼。术后4周拆除颌间结扎,受区开始轻微的功能锻炼。
本组疗效满意。切除下颌骨后均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一期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