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缓解痔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都江堰市中医院肛肠科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2、6、12、24 h疼痛程度及服用止痛药物次数,观察耳穴压豆缓解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耳穴贴压对于减轻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痔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术后采取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术后不予以耳穴压豆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6、12、24 h疼痛程度及服用止痛药物次数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结论:耳穴压豆可有效缓解痔术后患者疼痛,提高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耳穴压豆;痔术后;疼痛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2009年对确诊为肛肠疾病的3000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观察,发现以痔的发病率最高,% [1]。疼痛是痔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肛门部的特殊组织解剖结构,其痛觉十分敏锐,且还可能因惧怕疼痛而引起焦虑、排尿、排便困难等其他并发症,极大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存质量。临床上对于混合痔术后疼痛主要采用药物镇痛治疗,但是存在副作用大,例如低血压、胃肠道反应、成瘾性等[2]。耳穴压豆是根据人体经络腧穴的性能及耳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有报道[3-5]发现,将耳穴贴压用于减轻剖腹产术后疼痛[3]、骨折疼痛[4]、肿瘤患者疼痛[5]方面,有一定疗效。为缓解痔术后患者疼痛不适症状,我科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对痔术后患者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止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纳入的180例痔术后患者,均来源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都江
堰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94)痔(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并已实施手术治疗的病人。
纳入病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合并伴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精神病、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过敏、凝血机能障碍、孕妇、月经期、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或恶性肿瘤。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治疗)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龄(±)岁;对照组(不实施耳穴压豆治疗)男49例,女41例,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腧穴麻醉后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术后不予以实施耳穴压豆治疗。当患者疼痛评分在中度疼痛及以上或经医生评估需要时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沈阳天一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41923)口服以止痛,1次1片,剂型为60mg/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患者返回病房后立即予以耳穴埋豆治疗,于患者双侧耳廓以下取肛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为耳轮5区)、神门(三角窝后1/3的上部,为三角窝4区)、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为对耳屏4区)、直肠(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部位,为耳轮2区)。在明确穴位
耳穴压豆缓解痔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