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城与文人:中国现代作家北京印象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城与文人:中国现代作家北京印象研究
——以老舍、沈从文为例
郝泽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市 100875
摘要:北京作为一座历史古都,具有深厚的政治和文化底蕴,多种思想的汇聚冲撞,使北京成为文化意义上的圣地。不论是本地作家还是外来文人,都从北京城获得了多样的情感体验和绝佳的写作素材。一方面,现代作家们的在京生活经历和对京的情感、印象对他们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家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认同与归属势必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文人们也凭借自己的作品在塑造文学史里的北京城。在现代作家建构北京这一文学中的城市的过程中,随着文学风格的传承,作家创作所积累的经验本身也逐渐成为后世作家和读者书写北京、理解北京时所运用和面对的新的文化符号,这便是作家与城市双向选择、动态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老舍、沈从文两位作家为例,从北京人和外来人两个视角,结合作家作品和作家在京境遇分析京城与文人之间的双向影响。
关键词:中国现代作家;北京;北京印象;鲁迅;沈从文;老舍;萧乾
一、老舍与北京:北京人笔下的深沉“京味儿”
中国现代作家老舍以其代表性的“京味儿”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其北京本地人的文学创作身份,使其作品中的老北京生活更加生动真实,带有淳朴的厚度与质感。其子舒乙也曾提到:“老舍笔下的北京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真名,大都经得起实地核对和考验”。[]
出生于北京城市贫民家庭的老舍,父亲在八国联军侵华时作为淸皇城的护军牺牲,家中生计全部依靠母亲的零工,可谓生活艰辛。此外,少年时的身体孱弱使少年老舍不似同龄人版轻松快乐,而是平添几分忧郁气质。他的小学同学罗常培曾说:“由于幼年境遇的艰苦,情感上受了摧伤,他总拿冷眼把人们分成善恶两堆,嫉恶如仇的愤激,正像替善人可以舍命的热情同样发达。这种相反相
成的交错情绪,后来随时在他的作品里流露着。”[]
在文学创作中,老舍很少描写社会的重大事件,往往惯于以贫寒困苦的穷人的眼光去观察北京市民的生存状态,善于从极普通的市民的日常生活、人生悲喜剧中,挖掘深奥的悲剧意义,用温厚的态度描写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他用含泪的笑面对人生的矛盾,惯于以喜剧的方式书写北京小市民的绝望与悲剧。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牵动了他的复杂的心理感受,其中既有对于北京文化中蕴含的贵气、含蓄、精致的美学和难以自禁的欣赏、陶醉与骄傲,也有因身处北平之美并渐渐见其流逝而产生的伤感、悲哀、迷茫与绝望。他把对北京文化的深沉批判与现代文明及现代命运引发的种种挽歌交织在一起,使其作品中的“京味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特征与表象,而是一种对于北京及北京文化的复杂的审美呈现以及对其在现代文明侵入的关键时刻的出路的深沉思考与探索。老舍也因此与同时代种种束流创作作品相比,蕴含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美学。在《四世同堂》中,老舍曾写过这样一段关于北京秋景的描写:
玉泉山的泉水还闲适地流着,积水潭、后海、三海的绿荷还在吐放着清香;北面与西面的青山还在蓝而发亮的天光下而雄伟地立着;天坛公园中的苍松翠柏还伴着红墙金瓦构成最壮美的景色;可是在苍松与金瓦的上面,悬挂着的是日本旗![]
秋天本为北京的风物正好的季节,但悬着的日本旗,却昭示着江山易主,秋景虽在却不属于皇天后土的物是人非之悲愤,风景之美只能更加让北京人感受到亡国之

京城与文人:中国现代作家北京印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