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图书漂流”驿站当好知识传播使者
如东县图书馆 226400
摘要:介绍“图书漂流”活动起源,推介如东县图书馆特色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精心策划“图书漂流”活动,以此助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漂流;创新服务模式
县级图书馆担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图书馆应该怎样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使命,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服务活动,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如东县图书馆策划“图书漂流”活动,精心打造“图书漂流屋”,正是对图书馆藏书少、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深入基层各个领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潜在功能,最大化地发挥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一、“图书漂流”活动溯源
“图书漂流”是基于道德诚信的一段非常浪漫的奇妙旅程,她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书友将自己读完的图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漂流出手,无偿地供给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目前,全球已有240万本书参与了“图书漂流”活动,注册会员达到41万人。在中国很多城市和地区,也有不少人加入了“图书漂流”行列。2004年初,春风文艺出版社投放图书800余册,拉开我国“图书漂流”的序幕。2005年4月,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图书漂流”活动,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启动“春天漂流书”活动。随后,“图书漂流”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展开,图书就像“漂流瓶”一样放归大海,让更多的人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并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让知识因不断传播而更加美丽,“图书漂流”活动正在被越来越
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其无量的社会效益正日益显现。
二、如东县“图书漂流”活动产生背景
“阅读,点亮人生”。2014年11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用立法的形式对全民阅读进行全面规范和提升。据统计,,如东人均阅数比这个数字还要低。而韩国为15本、法国24本、日本44本、美国50本、俄罗斯55本、以色列68本;,而超五成的成年国民也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如何积极引导和培养全民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图书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图书漂流”这种新事物因其代表了前卫的阅读时尚,使得原本枯燥的读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具有了引领性和广泛性,同时方便了读者。与其任图书馆的藏书在孤寂中资源闲置,不如让图书在漂流中得到阅读,实现传递知识的价值。2015年4月23日,在“首个江苏省全民读书日暨如东县第二届全民读书节”到来之际,如东县图书馆联合中共如东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图书漂流屋”正式对外开放。至此,沉寂的、被束之高阁的图书开始了漂流旅程。当然,放漂的图书会遗失或被私藏,这涉及到公共财产的损失。不过只要在正常的耗损范围内,并且有来自外部的监管,图书馆尝试“图书漂流”等创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势在必行。
三、如东县“图书漂流”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政府主导,联姻部门。培根有句名
创设“图书漂流”驿站 当好知识传播使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