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省(区、市) 市县(区) 第页共页
遥感监测情况
变更情况(地方填写)
督察局填写
序号
行政
监测
图斑类型
中心点坐标
时相
监测面积(亩)
变更后地类
变更范围情况
未变更原因
备注
督察认定地类
代码
图斑号
X
Y
前
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填表说明:
1. 本表1-9列由遥感监测生产单位填写,10-13列由地方根据变更调查结果填写。
2. 第4列“图斑类型”,共分为十大类26个二级类,根据影像和数据库情况,分别填写相应数字代码。大类填写阿拉伯数字,小类填写大写的英文字母,如“1A”。
第一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如地基、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公园等)。根据影像特征再细分为ABCDEF六个二级类。
A类指可确定为住宅小区、工厂、高层建筑、集中建设的大规模农村居民点、学校、运动场、机场等大型建设项目及可确定为以上用地类型的建设地基。其中住宅小区、大规模集中农村居民点等明确居住用地图斑,在属性项“tz”中标注“ZZ”,机场标注“JC”、火车站标注“CZ”;
B类指不能明确归为A类的建筑或建设项目,具有或疑似彩钢特征的建设项目,零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以及已建项目内部新建或扩建的附属绿地、广场、停车场。
C类指内陆地区大型水工建筑、港口码头、水库水面等。新建水库需将水库堤坝等水工建筑与水库水面分开提取,且水库水面应在属性项“tz”中标注“S”;
D类指非建设用地附属的独立广场、停车场、露天货站等以地面硬化为主的用地;
E类指公园、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
F类指简易的疑似设施农用地或简易临时建筑。
第二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推填土特征。
第三类:前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如地基、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公园等);或前时相影像为低矮建筑,后时相影像翻建为较大规模建筑,如居住小区、高层建筑或规模化工厂等,此类翻建图斑在“tz”属性项中标注“F”。
根据影像特征再细分为ABCDEF六个二级类,划分标准同“第一类”。其中,属于A类图斑中的住宅小区、大规模农村居民点等明确居住用地在“tz”属性项中标注“ZZ”,机场标注“JC”、火车站标注“CZ”;如果同时属于翻建类图斑,则在“tz”属性项中,将两种信息组合标注,如翻建住宅为“FZZ”等。
第五类:2014年及以往“P(批而未用)”图斑,本年度影像表现为新增建设特征的图斑,根据后时相影像特征,细分为ABC三个二级类。其中,属于2014年“P(批而未用)”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在“tz”属性项中标注“2014”。
A 类指有新增建筑/构筑物特征的图斑,包括前时相为推土或农村居民点,后时相新建或翻建的;
B 类指有新增建设推填土特征的图斑,包括前时相农村居民点,后时相拆除后重新推土建设的;
C 类指范围内无任何新增建设特征的P图斑,包括前后时相均为农村居民点。
第六类:上年度“拟拆除图斑”,后时相影像存在明显建设特征。
第七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没有明显建设,后时相影像有明显道路或大型沟渠特征(包括在
遥感监测图斑类型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