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国电影对韩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摘要]韩国电影人如林权泽、李俊益这样的导演,努力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意识,用精美的电影视听手段,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把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展示在大银幕上,不仅起到了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宣传,而且引起了广大年轻观众的关注,弘扬了韩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特色,扩大了韩国的文化影响,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国家形象塑造;“韩流”;假面剧
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敝化,如果能够把自己国家富有个性的文化展现给世人,对于本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实际上,在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在力图通过打“文化牌”来展示和塑造自己国家的形象。但是,这张文化牌怎么打、打什么,却是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韩流”中的韩国电影就不惜余力地弘扬、推广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就试图通过近年来拍摄的―部分韩国电影研究、探讨韩国电影人是怎样通过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也是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来对韩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播的。
一、《春香传》(2000年,导演林权泽)
《春香传》是韩国朝鲜王朝时代最著名的说唱体爱情小说。18世纪开始就以说唱形式在民间演出过,这部小说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共有六十多种不同的版本。比较完善的脚本是由著名民间文学家申在孝(1812--1884年)所整理。小说分上下卷。至今仍广为流传。被誉为韩国的《红楼梦》、古朝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深获韩国人民的喜爱。
《春香传》在文体上具有“说唱文学”的特色,“说”的部分用叙事笔墨写成,“唱”的部分用韵文写成,体裁近于中国的古代“词话”。《春香传》在思想上、爱情主题上与反对封建门第、反对封建暴政主题完美融合。在艺术上,情节扣人心弦、充满尖锐深刻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无论是写景、叙事、抒情,都生动出色,而且大量地运用民间歌谣、俚语以及中国著名的古典诗句。
《春香传》被改编成歌剧,多次被拍成电视尉和电影,并且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和韩国都拍摄过。在今天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的为数不多的电视频道中,电影《春香传》是获准播映的传统保留,节目。近年还有由韩国导演尼尔森一申(NelsonShin)执导,朝韩合拍的动画片问世。韩国根据《春香传》拍摄的电视剧《豪杰春香》在中国内地也引起过观看热。2000年由韩国导演林权泽(IM Kwon-Taek)又一次将《春香传》搬上了银幕,并成为入围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的影片。
影片非常鲜明特色就是以韩国清唱“Pansori”(盘瑟俚)贯穿始终,用这种民间艺术的形式来渲染气氛、掀起高潮。这样做,既符合《春香传》说唱传统,又利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弘扬了民族艺术,使这种在现代生活中濒临困境的民间艺术形式扩大了受众,在大银幕上重新焕发了青春,且和影片内容非常切合,在影片叙事的一波三折中加上“Pansori”(盘瑟俚)的哀怨苍劲的曲调使影片古色古香的风格呈现了独特的色彩。
论韩国电影对韩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