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灾异叙事
关键词:聊斋志异灾异爱憎态度
摘要:《聊斋志异》中有关灾异现象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价值意义。蒲松龄通过描写凡人和异类在灾异面前的各自表现,歌颂了真善美,揭露了假丑恶,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爱憎褒贬态度。
灾异,通常指自然灾害以及某些罕见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水灾、旱灾、雪灾、蝗灾、雹灾、风灾、瘟疫等。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其不愿提及而最终又难以回避的巨大苦痛和灾难。历来有关灾异现象的记载和描述文字一般多见于史书典籍中,而在古代小说尤其文言短篇小说作品中很少有人加以特别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作者蒲松龄特意撰写了一系列有关灾异现象的作品,甚至一些作品还直接以灾异现象作为篇名,如《地震》《水灾》《夏雪》《牛癀》等。《聊斋志异》中涉及到的灾异现象之丰富与集中,令人称奇赞叹。
一
《聊斋志异》中有关灾异现象的作品共有十四篇,其描写内容的侧重点互有差异。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生动反映灾异现象发生的经过及其造成的危害情况。如卷四《水灾》记载了康熙年间山东地区的旱灾、水灾、震灾相继发生的情况,
“康熙二十一年,山东旱,自春徂夏,赤地千里。”“无何,雨暴注,平地水深数尺,居庐尽没……下视村中,汇为泽国……水落归家,一村尽成墟墓。”“康熙二十四年,平阳地震,人民死者十有七八。城郭尽墟。”①卷八《夏雪》则记载了一场发生在夏天的雪灾情况,“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归德府大雪尺余,禾皆冻死。”在《聊斋志异》中,反映灾异现象最为具体生动的作品当属卷二《地震》。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生动地记述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自己在稷下亲身经历的一场巨大地震。蒲松龄不但准确记述了这场地震发生的经过及其造成的严重灾害情况,而且完整而生动地描写了自己在地震发生前后所见到的各种异常情况以及人们对于地震的不同反应。地震即将发生前,作者正在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酒,“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地震发生时,作者与表兄李笃之忽然发现,“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屋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地震停止后,作者耳闻目睹了地震造成的各种异常现象,“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作者不禁感叹: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其二,作为故事情节发生的重要背景,生动描写在灾异现象发生前后展现出来的不同人性。众所周知,人性的优缺点在通常情况下难以被人们发现,而一旦遭遇到意想不到的灾异现象时,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平时隐藏很深、不轻易示人的人性优缺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蒲松龄正是通过描写灾异现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优缺点。有的人在灾异面前,不是想着与他人患难与共、同舟共济,而是完全置他人的生命、财产于不顾,只顾自保甚至趁机谋取不义之财,充分暴露出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人性,如卷七《牛癀》中,养牛为业的蒙山人陈华封在自己偶然中得到六畜瘟神传授的有关防治牛瘟的特效药方后,明知当时牛瘟盛行,首先想到的不是积极去为他人医治牛瘟,而是只想趁
《聊斋志异》中的灾异叙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