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一、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和政策
二、民族平等团结与法制建设
三、民族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发展
四、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具体实践
一、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和政策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涵义
1、概念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关系中,处在同等的地位,具有同等的权利,即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权力、利益的平等。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辨证关系
一方面,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之间的平等,就不会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另一方面,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的保证。
(二)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1、我等团结政策的基本内容
(1)各民族在政治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
(2)保障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3)巩固和发展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条件
民族的平等团结,关键是实现民族平等,从理论上讲,包括以下条件:
A、以反对民族压迫、民族歧视为出发点,以建立民主制度为前提
B、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民主政治为保证
C、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D、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思想
就主客体条件来说,包括:
主体条件: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客体条件: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现实意义
(1)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是实现民族发展繁荣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民族平等团结与法制建设
(一)法制建设对民族平等团结的意义
1、一个等团结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的法律化、制度化及其普遍实现。
2、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特别是民族法制建设,是民族平等得以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民族平等团结的立法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族问题应注意各民族的利益
2、加强法制建设,把民族平等团结的成果法律化,是当前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事业的重要任务
3、应特别注意民族关系方面的立法
4、在法制化建设中,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乡规民约和习惯法
5、要逐步实现法制配套化、体系化,最终避免“人治”等非法制因素的作用
三、民族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发展
1、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面临竞争机制和平等、效益原则
2、正确认识民族平等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3、我等原则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