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我的装裱情缘
□张维真
从初次接触装裱到从事档案修复工作,算来已有30余年,我如花似
锦的青春也在似水流年中溜走。每当看到案子上堆放的一摞摞熟悉而又
亲切的宣纸和各种装裱工具,一件件往事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仿佛
就在昨天……
记得30年前的一天,父亲要参加省里举办的书画展览,作品写好
后请杨凤兰老师装裱。杨老师是现任中张海的夫人。也是当
时河南省为数不多的装裱大师,能拜求其装裱也是一幸事。作品装裱好
父亲就派我去取,我如约到了杨老师的单位——郑州市群艺宫,记得是
在三楼,要穿过一条幽暗狭窄的走廊才到装裱室。见到杨老师,寒暄过
后,她把裱成的作品交给了我。我小心翼翼慢慢展开,突然眼前一亮,
原先色彩单一的书法作品,装裱后立刻焕发了精神光彩夺目。惊叹之
余,我感慨中国这门古老技艺的神奇,心想自己要能学会装裱该多好家。父亲对我说;‘你去秀英老师那里学习装裱吧,’我一听立刻兴奋
呀,这也算是装裱对我的最初启蒙吧! 起来,心想这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啊!张秀英老师和我们家是世交,我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3年,我刚参加完高考,等待成绩闲赋在在幼儿时期就常去她家里玩。她当时就职于河南省文物商店。专门负责
文学天地
古旧字画的修复及新作品的装裱工作。也是60年代文化系统派到北京荣一副画作,在装裱之前,首先观察作品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出适合的款
宝斋学习装裱技术的唯一一位,用现在的话说,也是科班出身了。80年式,最大限度的体现作者的意愿,展现作品的风采,提升作品的品位。
代初不像现在有专业的书画市场,装裱字画已形成一个行业。当时,在而我发挥在书法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优势,使我在装裱工作中得心应
外人看来,书画装裱是很神秘的工作,一般人是接触不到的。第二天, 手。经过不断努力,我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装裱技艺,胜任了装
我早早的就赶到了张老师的工作室,记得装裱室很大,约有四百平方裱工作,得到了领导和赵雪梅老师的赞扬。
米,四周墙面全部修整为大墙,上面几乎全部贴满了字画。张老师从制 2004年,经多方努力,档案局从濮阳县档案馆征集到一批古旧字
做浆糊讲起,手把手教我如何用排刷,托画心、上墙,一直到上天地杆画,清代X撰文,徐郙出写的寿屏。共十幅。绢本、赤金、柳体书写,
等技能,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装裱技艺不但有了基本了解。也为日后从作品端庄大气。经考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
事装裱工作打下了基础,后因客观原因我没能坚持学习下去。有限,作品已出现退色残破虫蚀的现象。如果不及时修复,这些作品将
1986年的夏天,我正式到省档案局上班。沦为废品,非常可惜!局领导非常重视,决定立即抢救。由于工作中遇
2001年2日,技术管理处进行工作岗位调整,我申请调到了装裱岗到的都是纸质档案,虽有残破还较直观,针对残破处补洞即可,而这些
位,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既兴奋又好奇。负责装裱工作的赵雪梅老师作品,是用锦绫装裱,且已残破,要想重新装裱就必须把原有的材料揭
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装裱工作的程序及要求,向我做了详细的介绍。我掉,这对我来说是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局领导从工作出发,
很珍惜这个岗位,从最基础的操作程序托画心开始,虚心向老同志学决定派我和赵银铃同志到中国第一历史馆学习
我的装裱情缘.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