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变味”的职称评定当叫停.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变味”的职称评定当叫停
一位朋友在某大专技术学院任职副教授。两个月前,他说他准备花上五六万块钱把正教授职称搞掂。最近,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却沮丧地告诉我,因为没有找对门路,加上钱也送得不够数,正教授职称泡汤了。听着他发牢骚,我在想,任职资历与能力都够,却不得不找门路花钱来买职称,找不到和找不对门路,或是钱送得不够数,都不可能申报成功。本应以技术水平与能力为评定标准的职称,在实际评审中却与能力脱钩而与金钱和关系挂钩,是闹剧还是悲剧?
乱象丛搡生令人忧
XX年10月29日,《中国λ青年报》报道称,四川省某学院教学科研载评分高的教师反而评不上职称。该校通过凄校级评审的23人中,有10人业绩评分都在30分以下,6人不足20分,甚至#有几个人的得分只有个位数;而未通过本搪校级评审的人中却有不少业绩评分都在3辘0分甚至更高。于是,很多人报怨,搞教耿学科研不如混行政圈子——和领导关系好徉,和评委关系熟,可能更容易通过评审。
无独有偶,10月26日,四川新闻网又雍出现一篇类似报道:某县一位从未教过语文课的副校长,通过“操作”,获得中学黎语文高级教师职称评定资格。
在武汉一籀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中,一位副教授因为勇没有评上正教授,对评审委员大打出手;荮XX年,海南省有1400多名教师被一庇本“克隆”杂志所骗,在该期刊上发表的溉论文被认定无效,当年与职称评审无缘…萝…
纵观整个职称评定历程,几乎在申报冽职称的每个关口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丑闻镭。总结起来,职称评定中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权谋私。只要是①单位或部门领导,不论学问如何,不论是萨否还在做学问,都能拿到高级职称。而那约些无权、无关系的老实人要想拿到高级职称则是难上加难。二是弄虚作假。评定职束称有一个很重要的硬件指标,就是论文、娃论著的发表数量、级别和影响大小等。于是,为了凑够论文、论著的数量,达到规赍定的级别,人们使出浑身解数,或找人代贳笔,或借论文、买论文,或剽窃他人作品移……代写论文和代发论文的公司也应运而耆生,生意竟然做得红红火火,有的甚至还嗓开展了到国外期刊上代发论文的业务。随着这些不正常行为而面世的所谓学术论文禹和专著,其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三是汛行贿受贿。近年来,职称评定明码标价成聪了人们心知肚明的“显”规则。从高档烟娶酒、代金券储值卡到直接送现金,可谓应有尽有。弄虚作假、人情后门、权钱交易等已经不是少数地区、少数领域的个别现象。中国式职称评定的全过程,如同放大轨镜、显微镜和照妖镜,放大并显现出人性阂
的善与恶、美与丑。
丑闻不断,乱象丛钚生,这样的职称评定,自然不会评出什么撵好的结果:教授不会讲课不会做科研,主惑
任医师不会看病、治病,高级工程师不倥会画图、设计,高级会计师不会算账,高啭级记者不会采访写稿……年复一年,高职か低能的人不断涌现,以至于有些高等院校恧出现了教授多于副教授、副教授多于讲师ζ的失衡现象。
职称魔力为哪般
大学毕臁业参加工作不久,我就赶上了在全国范围昌内恢复因十年动乱而中断的职称评定工作叛。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我也加入了为职凿称而“奋斗”的队伍。那时,花钱找关系Γ评职称的还真不多,但同事间因职称闹得粗不可开交甚至反目成仇却是屡见不鲜,有泱些人为了评上职称甚至抹脖子上吊闹跳楼垭。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如今,职称评定已牡经充分“市场

“变味”的职称评定当叫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