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
1927年冬天,鲁迅这样概括中国的状况:“觉得中国现在是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但这所谓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①借用他后来的话说,这“大时代”“也如医学上的所谓‘极期’(Krisis)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复”②。
从龚自珍、曾国藩那两代人意识到“颓世”难挽、“洋患”逼人,到今天全社会亟亟“与世界接轨”,中国人在被动“现代化”的道路诺上,已经跌跌撞撞了一百五十年。从某些指标———例如GDP和太空探测技术—樗—来看,今日中国已经相当“现代”,但搿一些更重要方面的状况:社会制度、“人刮心”、前景想象、与世界其他部分的关系魇……却表明,中国社会并没有解决“如何现代”———更准确的说法是“何种现代觇”——的问题。犹如一个在无路之路上艰捣难跋涉屡屡迷途的登山者,中国不断地发阏现自己依然处在不得不“现代”的路程之铋中,那一座最消耗体力、同时包含了最大葩希望和最大危险的山口,依然还在前面。骄但是,从另一面来看,那山口已经不远,滨社会内部长久积聚的各种深层因素的冲突吻,这些冲突凸显的整个世界的“现代化”噩的内在矛盾——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非如此“现代化”就别无他路的大趋势,可世欹界又难以承受这个“现代化”,矛盾开始绦显露和激化。如果乐观——或者悲观——
标一点,那就可以说,我们正站在鲁迅所说趑的这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的末端,甚至已经是开始走进“大时代”了。
中国绱的“现代文学”③,就在这样的进向或开念始进入“大时代”的时代里产生,并因此砭形成其具有世界意义的特点。当然,这里递说的世界意义,并不仅指贡献优异的作品瑞,也同样指呈现逼人深思的问题,甚至是烽提供惨重的教训。
 

中国是一个雠自然和文化上都堪称巨大的社会。进入19世纪的时候,它有四亿多的人口,一套不断扩展、差不多延续了五千年、没有被彤外力完全打破过的文化系统,和一种也是力持续了数千年的天下居中、世界中心的观泶念。正因为是这样一个社会,一旦卷入西聍洋人推动,因而是以西洋为榜样,已经达苈到全球规模、不可能单独退出的“现代化”运动,它的文化人群中,很自然就会产拢生如下持续的双重的冲动:
一个是要用西洋——包括苏俄——的模式改造中国,将它转变为一个“现代”的“国家”,以氢适应新的世界竞争,进而在其中占据一个酡优越的位置。一百五十年来,这个冲动孕《育了无数思想活动和社会实践。单就前者鬈来说,将“西洋”/苏俄奉为样板,再给
祥它竖两根支撑,一根是“普遍人类”,一根是“历史规律”,然后拿样板对比中国帅的现实,将各种对中国现实和历史的不满,统统转化为“西化”——或“苏维埃化ㄘ”——中国的实践的激情。身为跨越20殂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对这一套阚思想活动及其各种政治、经济和学术形式,是非常熟悉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怫一个是要超越西洋或苏俄,创造比它们更伐理想的国家和世界。这里有两点特别值得喷注意,一是这“理想”的标准,主要并非搬自西洋或苏俄,而是取自中国本土,或锭者是新阐释的20世纪之前的传统文化,暧或者是20世纪新产生的革命文化,尽管睡这阐释和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正是西洋或俄苏思想的影响。二是这“理想”要覆Б盖的,并不只是中国,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咫,之所以要将中国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岢国家,就因为这是迈向建造理想世界的第一步。在19世纪晚期,这个冲动已经萌融发,孕育出一系列先后超越西洋和东洋、变最后达到人类———甚至超人类———之捭大同的大气磅礴的梦想。20世纪最初二皴十年间国内国际的动荡和危机,更深刻刺初激了这个冲动,令它发展出多种重新解释耨中国及其他非西方文化和社会传统、企图鹑用它们来救治当世——中国和世界——之坩弊的思想和学术努力。也是在20世纪早馆期,一系列可以用“左翼”统称的、坚决挥否定现代西洋式的社会结构、追求人类普氯遍解放的思想和理论活动,开始从另一个
渺侧面表达这一冲动。进入1930年代以犴后,日益严峻的国内冲突和外国侵略明显痕压制住了这个冲动的其他表达,左翼④思麋想就成为延续它的一类主要的形式。
这に是一个翻天覆地、重造社会的时代,无论劳怎样的狂想似乎都有实现的可能。至少到巷1950年代为止,中国文化人大体都还终能保持着“立功”的激情,许多人既是狂别想者,也是政治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行降动者。因此,“超越”的冲动同样孕育了大量的社会实践。从章太炎以《中华民国酝解》为新国家奠定历史和文化根据,到孙耥中山以“五权分立”勾勒比西洋更优异的毕政治制度;从周氏兄弟印《语丝》,尝试破除现代商业对传媒的束缚,到马一浮办亲复性书院,探究学校体制之外的教育之路逯;从1920年代初少数青年人学习日本耗的“新村”运动,在中国提倡类似的试验郎,到1930年代以后

“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ang19840906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