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思考
陈晓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315192)
【摘要】在医疗卫生领域,网络舆情事件越来越多,由此给当事医院甚至整个医疗行业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文章拟通过分析医院网络舆情的特点,同时结合所在医院2013年度网络舆情发生情况进行舆情发布平台、内容分析,建议从建立应急预案、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打造“一站式”服务、用好各种通信工具以及借助外力等六方面加强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以期尽量减少、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医院网络舆情应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29-03
随着百姓医疗服务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一再恶化,医疗机构舆情事件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年来,互联网迅速普及,手机上网用户迅猛增长,NIC)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其中,手机网民5亿[1]。网络的普及和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偏向于选择网络进行问题反映、事件曝光,如北大医院的“治死北大教授事件”、深圳凤凰医院的“产妇缝肛门事件”、天津妇产医院的“第一口奶事件”等。因此,建立积极、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以及医院良好形象的建立意义重大。
医院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形成、传播,并已经或可能对医院的正常秩序及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涉及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的舆情危机[2]。相比较其他领域的网络舆情,医院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复杂性,有些检查、用药、手术的选择确实超出了普通患者的理解范畴。因此,网民们动则定义的过度检查、滥用药物、医疗事件等难免存在主观臆断成分,甚至可能为错误判断。其次,中国网民群体大,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动因使得非理性和过于主观的声音经常容易占据上风。所以,一旦有事关医院或医务人员的细小争议或事件出现,社会情绪就会出现空前的一致,几乎一面倒地站在患者一方。此外,近些年来,少数媒体为博人眼球,歪曲报道医院信息,挑起网民起哄,甚至诱发和控制某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误导公众,给当事医院造成较坏影响。
医疗问题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舆论、媒体关注的焦点。“××医院草菅人命”、“××医生医德沦丧”等标题文章一经发布,便可马上引起网民围观,并迅速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群、手机短信等各种传播途径扩散,且极易煽动公众情绪,将当事医院、医务人员推向舆论浪尖。而一旦网民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进行无限制、无控制的非理性舆情“自由”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就会给我们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网络舆情一旦爆发,铺天盖地的评论、声援或者反驳便会接踵而至,甚至导致政府部门直接问责。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当事医院、医务人员的形象,更是影响民众对整个医疗界的认识,有甚者,引发抢砸医疗设备、辱骂、殴打、杀害医务人员等恶性事件,进一步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其结果不但极大地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最终
医院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