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效果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0月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3个层级,职责明确,实施包干责任制。建立层级考核培训制度,改变护士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在采用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在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在病室管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士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的评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层级管理;护士;效果
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把护理岗位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层级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1】。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和使用是现代医院护理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广大护理人员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2】。本科自2014年10月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护理人员21人,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11名,护士6名。工龄1~2年6名,2~5年6名,5~10年6名,10年以上的3名,本科学历18名,大专3名。
:
、职称、工作年限、业务能力将护士分层级上岗,设立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3个层级。设立护理组长2名,高级责任护士8名,初级护士10名,每个层级职责明确,分
工协作,建立层级护士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责任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科室,带领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处理疑难危重病例,执行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负责检查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对初级责任护士的各项护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等。初级责任护士完成自己所分管患儿的工作。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病人的全程护理,包括入院评估、各项治疗护理、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责任组长分管病人3人,高级责任护士分管6人,初级责任护士分管4人;
,每组成员由1名组长,4名级高级责任护士和5名初级责任护士组成,各自包干所分管的患儿。晚夜班由1名高级护士和1名初级护士组成。工作时间为白班8:00~16:00,晚班16:00~0::00~8:00。
、病室管理、护理文书、护理差错缺陷、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消毒隔离以及掌握病人病情程度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拿出奖金总额的5%对优胜组进行奖励。
①采取医院护理部自制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10个方面的问题:您对分管的责任护士的熟悉程度,您对护士入院告知的满意度,您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护士对您做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导的满意度,您对住院期间红灯呼叫时能及时得到帮助的满意度,您对住院期间生活照顾或生活指导的满意度,护士积极主动帮您解决住院期间困难的满意度,护士耐心解答您提出问题的满意度,您对住院期间病室环境的满意度,护士对您隐私和
儿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