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便秘治疗浅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便秘治疗浅谈
葛国岚(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 450053)
【摘要】便秘为小儿常见疾病,大肠传导功能失司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机体气机、津液运行失调也与本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笔者运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本病,调气机,布津液,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小儿便秘肺热下移肝气郁结肝郁脾虚中土虚寒积滞内停阳气不振冷积内停胃肠燥热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41-02
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小儿便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本病多可自行缓解,症状重者则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诸多困扰。长期便秘大便停滞大肠,引起腹胀不适,可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大便干结不畅,排便疼痛,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自行排便,甚者排便每依赖开塞露等泻下药物帮助;便秘日久可能并发肛裂、痔疮等疾病。故便秘虽为小疾,亦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丰富的经验,如能准确辩证施治,多获良效。《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粪便的排出与大肠的传导有直接关系。但只有脏腑气机调和,津液输布有序,才能维持大肠正常传导功能。故治疗本病不能一味通腑泻下,而应辨脏腑,分虚实,明证论治,气和、津润则大便自通。笔者试从近年来临床案例浅谈本病治法如下:
1 肺热下移
患儿,男,4岁,2010年4月就诊。近一月来间断发热,咳嗽,咳痰,流浓涕,咽红,时有腹胀,腹痛,大便3到5日一行,干结难出,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右寸稍大。证属:风邪犯肺,痰热内郁,肺热移于大肠。治以宣肺化痰,清热通腑。方用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宣白承气汤加减。处方:炙麻黄
4g,杏仁9g,生石膏15g,浙贝9g,地骨皮6g,桑白皮6g,生大黄3g,瓜蒌皮9g,山楂9g,炒枳实6g,甘草3g,4付。服后咳嗽减轻,大便通,舌红,苔薄黄,脉滑,继用上方去生大黄、山楂加北沙参9g,麦冬9g,3付,咳嗽止,大便正常。
《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素灵微蕴》:“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本例患儿伤于风邪,肺失宣降,痰热内郁,症见反复发热咳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失宣则津液失布,肠道失润,肺气不降,则大肠传导无力,肺热下移,则肠燥津伤,大便干结。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宣肺泄热,宣白承气汤清肺通肠,三方合用,使外邪、痰热上下分消。肺与大肠相表里,脏病及腑,由肺病而致大便干结者当重在调肺,补虚泻实,以复肺之宣降,为下病而治上法。
2 肝气郁结
患儿,女,3岁,2011年3月就诊,大便干结半年余。患儿面色可,脾气急躁,纳食量多,多饮,大便3到5日每用一行,干结排出,舌边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证属:肝气郁结,腑气不利,阳明燥结。治以: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9g,黄芩6g,清半夏6g,芍药9g,生大黄3g,枳实6g,火麻仁10g,瓜蒌子9g,桃仁6g,青皮6g,玄参6g,生地9g,5付。服药期间大便2日一行。继用上方7付。服药后大便正常。3月后,便秘又发,仍遵疏肝调和之法,先以大柴胡汤加减双解少阳阳明,继用小柴胡汤加减疏通三焦气机,便秘至今未发。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小儿肝常有余,且情

小儿便秘治疗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