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低体温预防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低体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护理总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积极有效的低体温预防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低体温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是确保手术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
手术室患者低体温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手术操作和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1]。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90例患者,观察了实施手术室低体温预防和护理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提供有效借鉴,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2例、骨科手术20例,外科手术
1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2例、骨科手术20例,外科手术13例。两组入选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具有对照比较价值。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低体温预防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存在的恐惧、焦虑、担忧和不安等情绪进行安抚,以耐心、亲切的态度开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安慰,向患者讲解医疗技术的先进性,消除其存在的顾虑和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室温的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做好室温的控制,皮肤散热是患者热量丢失的重要因素,需要将室温调节在合适的范围,减少手术室内的辐射与对流,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一般来说,手术室室温控制在23~25℃、湿度控制在45%~65%为适宜。③输血、输液处理。一般来说,输血和输液会明显使患者体温降低,在进行输血和输液前,可采取一定措施如使用加热器加热液体和库血能有效预防输血、输液带来了体温下降。④呼吸道加热。使用呼吸蒸发器加热患者吸入的氧气,使气体热化,这一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道的散热率,从而维持患者体温,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