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研究
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说明我国已经快速进入了老龄社会。伴随着老龄化,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但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一、养老服务业面临的人才困境
我国养老服务业人才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业招人困难
养老服务业招人难表现在人才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首先从人才“原材料采购”环节老看,全国大约有100所左右院校开办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其中高职高专约70所左右,大部分是是近3年开始招生,普遍存在招生困难问题。据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10所招生院校没有在校生,10所院校在校生人数低于50人,学生数在50-100人的有14所,100-200人的有6所,超过200人的有5所,
。据粗略统计,脱产学历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仅能培养2000多名学生,高职院校在校生总数约有5000人左右。我们运用电话访问的方式对北京市招收老年服务与管理及相关专业方向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抽样调研。数据显示,北京市职业院校除护理专业方向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含社工方向)的实际入学人数
均在下降,民办职业院校(如汇佳)即便面向全国招生,实际入学人数也仅保持个位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一直是北京市的示范专业,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16年也只完成招生计划的80%。在整个养老服务人才供应链中,招生处在上游,招生的困难最终必然会在人才供给市场上体现出来。从企业人才招聘看,随着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养老产业跑马圈地,养老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岗位人才需求激增,各层次养老专业人才均出现了招聘困难现象。尤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养老院院长级人才、基层管理人才和一线专业护理人才更成为了各个养老机构争抢的对象。养老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已经从社会延伸到了校园,养老专业的实习生都成了香饽饽。招人难问题给养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
(二)养老服务业留人难
相比于其它行业,养老服务业人才流失最为严重。调查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每年的流失率大概在70%左右,护士流失率约为50%,%的全均离职率。而同期的日本,养老人才的离职率为27%左右(包括正式工和临时工),与普通工作离职率16%相比,仅高出9个百分点。我国从院校招聘的养老服务与管理科班毕业生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约为30%,第二年为50%,第三年高达70%甚至更高。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10年以来,广州一家养老院接收三所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50多人,不到四年,仅剩下1人。2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全部离职。人才流失的负面效应是会造成企业人力成本的提高。由于人才不断流失,养老机构必须不断招聘新员工
,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管理成本会相应上升。另一方面会降低顾客的满意度。特别是一线护理员工直接和老人接触,长期的照顾会使老人产生依赖,一旦离开,老人会产生心理落差。即使所替换的照护人员专业技术超过前者,也会有一段儿的适应期。而且,之前的护理员工已经和老人家属建立联系,频繁的人员流动会让家属产生疑虑。管理
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