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黄苏子生下的那天,她父亲正坐在医院的走廊上读苏轼的词。他已经
有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对于老婆生不生孩子或这回生成什么性别他都无
所谓。这是个秋天。秋天这种季节总像一个怀着勃勃雄心而永不被人赏识的
男人,心情沮丧,脾气好一阵坏一阵。
现在就正好遇上她坏的时候。天空因此阴沉着脸,黯淡的云彩便如同
天脸上的斑块。
医院走廊的灯和它的太平间一样,狡黠地散发着光线,昏色令四周暖
昧。玻璃窗都破了,破得呲牙咧嘴,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正张着大口。冷光便
在玻璃碴子的牙上闪烁。
风带着微响,擦着牙边,灌进走廊。黄苏子的父亲坐在一张摇摇晃晃
的椅子上看苏词。
他不停地因风而缩缩脖子,椅子也就在他缩脖之时发出吱吱的响声。
书页在黄苏子父亲的手指上无声地翻动。他的手指白皙细长,蓦然间
会痉挛一下。
书已老旧得发黄了。字是竖排着的。书面上有一张瘦削面孔并留着长
胡须的苏东坡画像。
这个苏东坡并不如黄苏子父亲想像中的那样伟岸和潇洒。黄苏子的父
亲曾经愤怒地想过,苏东坡要是这副样子还成得了苏东坡?为此他断定画此
肖像的人非但没见过苏东坡,甚至从来也没有读懂过苏东坡。只是眼下的黄
苏子的父亲用了一张大红塑料皮包装着此书并非是因为他不喜欢这张肖像的
缘故。
这是年的秋天,黄苏子的父亲正在被人批判,而黄苏子的母亲因
为红卫兵搜家受惊而动了胎气。
苏子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悠游卒岁,且斗樽前。”黄苏子的
父亲看得心动。联想自己被贴得满墙的大字报,不由连说“好好好,写得好。”
便是这时,一个女医生款款地走过来告诉他说:“生了个女儿,三斤三
两。”她说时显得很别有用心地望了望黄苏子父亲手上的书。
黄苏子的父亲赶紧把书一合,说:“毛主席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
女医生说:“哪一篇呀?”
黄苏子的父亲作贼心虚,忙不迭地回答说:“就是《实践论》。太好了,
写得太好了。我都想好了,孩子名叫黄实践。我姓黄。”
女医生笑了笑,认真地回答说:“这个名字很有纪念意义。我参加过学
女医生说完就走了。
黄苏子的父亲一身冷汗湿透了内衣。
其实,他原本想好,无论生男生女,他都要用“黄苏子”这三个字命
名的。一个多嘴的女医生却令他这个美丽而富有意味的名字没有出笼便自取
消亡。因为这个,黄苏子的父亲对刚刚来到人世间的黄苏子心里便无端地生
出几分厌倦。
黄苏子是在年后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来历。那是她的父亲在批判会上
发言时讲出来的。父亲在讲到医院那一节时,热泪盈眶。然后当众宣布要把
那个消亡了的“黄苏子”请回来。于是很多人都鼓了掌。他们都是黄苏子父
亲的同事和黄苏子的同学———一所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
黄苏子也坐在台上,她刚读初一。正处在敏感和害羞的年龄。许多同
学都向她张望,窃窃私语地说些什么,还有人吃吃地好笑,这令她感到十分
紧张,紧张得只想撒尿。一个男生———黄苏子班上的同学都叫他“流打鬼”
———甚至咧开大嘴说: “黄实⋯⋯贱人变成了黄苏⋯⋯婊子⋯⋯”他说时,
唾沫喷到了黄苏子的脸上。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笑声在阳光下波浪起伏。围墙旁的榆树借着阳光把它长长的阴影投射
过来。斑斑驳驳的树影落洒在人群里。一蓬高枝伸得老远,一头倒在讲台上。
风动一动,阳光就像洒在阴影中的碎银子,摇摇闪闪。于是坐在台上的人面
便也随风黑一阵白一阵或是黑白相间地花一阵,如同演戏。花着脸的校长在
台上不停地喊叫:“安静点!听黄老师继续批判‘四人帮’!”
黄苏子悄悄地哭了。四周虽然已经安静了下来,可是大部分人都没有
听到她的泣声。
黄苏子原本话就不多,这一来,她便更不爱说话了。黄苏子的父亲并
不知道这些。
他第二天便去为黄苏子改了户口。回到家里,大声向全家宣布:“从今
以后,世界上没有了黄实践,有的只是黄苏子。”
黄苏子的姐姐一撇嘴说:“梳子?还发卡哩。”
黄苏子的大哥说:“其实叫黄实践也还满有纪念意义的。”
黄苏子的大姐便尖叫道:“文化大革命还有什么好纪念的?爸爸挨斗,
践践出世,没什么好事,神经病才去纪念。”
黄苏子的小哥说:“妹妹小名原来叫践践,现在叫什么?苏苏还是子
子?”
黄苏子的父亲想了想,说:“好像都别扭,是吧?”黄苏子的母亲说:
“世界上真没几个有你这么神经的?”
黄苏子在家里的小名便仍然叫“践践”。
黄苏子就是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家里长大。她一直都是一个腼腆安
静的女孩子。
她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从不因她是小妹而格外照顾她。父母也不因
为她是家中小女而对她多出
【文学历史类】风中黄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