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践与思考.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践与思考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摘要: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可持续发展里的重要作用。结合宁波市慈城镇五星村村庄建设规划的设计实践,提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代名词,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本文结合江北区慈城镇五星村村庄建设规划,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对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搞好环境保护为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农业的发展
所谓生态农业,是在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统一指导下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新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依据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的生态
农业结构。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新农村改善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它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乡村民族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体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十一五”规划以来,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大力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现象,乡土景观的同质化现象使乡村旅游资源丧失“乡土性”,极大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发展这以开发模式的同时应认识到,“乡村游”和“农家乐”必须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为前提。
2 五星村设计实践探索
项目概况
五星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西北侧,东临古色古香的慈城古县城,北靠风景秀丽的云湖,杭州湾大通道挨村而过,距慈城镇仅5公里,到宁波市区20公里。现村落北靠余山中脉,西北两面环山,是个有山有地的半山区行政村。现状全村共有463户,户籍人口1058人,辖七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743亩,山地面积2638亩,既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也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全村的经济以农林业为主。
规划主题
利用资源优势,引导发展生态型农业模式
现状五星村耕地及山林资源丰富,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型农业的基础较好,宜进一步依托城市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城郊型生态农业。规划建议在生态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培育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产品。竹园和茶园规划在保有现状规模的基础上可通过场地的整理,发挥综合效益。规划在养殖业发展上可利用现有的山林资源,立体种养,生态养殖,形成生态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践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