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发酵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青霉素发酵生产技术
2、课程编码:140502
3、适用专业:生物制药技术
4、适用学制:三年
5、课程学时:360
6、课程学分:20
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作用
青霉素发酵生产技术课程属B类课(理论+实践课),为三年制物制药专业高职生开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微生物制药、氨基酸生产等涉及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辐射生物制药相关专业群,是衔接“工作”与“学习”的重要课程,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整体认识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过程,掌握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中关键控制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生产工艺的策划、种子制备、培养基原料的验收及培养基配制、设备与培养基的灭菌、无菌空气的制备工艺及无菌检测技术、常用反应器的基本操作及维护技术、青霉素发酵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控制技术等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通过本门课程及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取得微生物培菌工(中级)、原料检验工(中级)、空气净化工(中级)、发酵工程制药工(中级)等相应技能证书。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青霉素的分类及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应用等;
2. 掌握青霉菌在固体培养基形态特征,熟悉青霉素产生菌生长发育过程;
3. 掌握大米孢子的制备方法,掌握种子质量要求;
4. 掌握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的操作使用;
5. 熟悉发酵罐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6. 熟悉发酵系统组成和各组成单元基本功能;
7. 掌握火焰封口接种方法的原理及操作要领;
8. 掌握空消、实消的原理及操作要领;
9. 掌握发酵过程中pH、黏度、温度、空气流量、搅拌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
(二) 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1)能够完成产黄青霉的种子制备能力;
(2)具备能独立完成空消、实消操作的能力;
(3)独立完成接种任务的能力;
(4)能够进行生长过程中培养物生长情况的监测能力;
(5)会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6)能够能进行发酵终点的判断与确定;
(7)进行相关技术文档的编撰及资料整理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2)具备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具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4)具备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5)具备工作过程的管理能力;
(6)具备对工作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能力。
3、社会能力
(1)具备人际交流、表达能力;
(2)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具备工作任务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具备工作责任心;
(5)具备环保等社会责任心。
(三)素质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种子制备及发酵过程控制,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职业习惯;
2、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
3、在学习和技能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
4、在发酵生产中重视无菌操作技术,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增强无菌意识等;
5、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对工作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能力。
四、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及学时安排
序号
学习情境
学习子情境
学时
合计学时
子序号
子情境
1
青霉素发酵预备知识及菌种扩培
青霉素发酵预备知识
12
100
固体斜面试管种制备
20
平皿培养及菌种检测
20
大米孢子制备
24
摇瓶种制作及培养
24
2
发酵系统学习与操作
发酵系统学习与认识
发酵罐温控(水循环)操作
24
108
无菌空气制备与通入
18
空消、实消操作
24
种子罐火焰封口接种操作
24
发酵过程的启动与运行
18
3
发酵控制操作技术
发酵液还原糖检测与控制
20
92
发酵液菌体浓度检测与控制
18
发酵液氮含量检测与控制
18
发酵液溶氧的检测与控制
18
发酵液pH的检测与控制
18
4
发酵终点确定
效价测定
18
42
残糖浓度的测定
12
菌体形态的确认与发酵终止操作的实施
12
5
青霉素发酵控制技术仿真实训
100T培养料的发酵控制技术模拟操作
18
18
总学时
360
(二)学习情
《青霉素发酵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