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诗歌主题及情感)
第一课时
编写者:刘志翔
一、常见的诗歌题材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
。
(1)写景诗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等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着作者的情怀,所以首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比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借外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他的情怀。
(2)咏物诗。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蝉、雁,还有石灰、蝴蝶等等。
。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或表现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作品。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愁思的抒发和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
二、常见诗歌情感
、感怀,宣泄伤时、离乱之情
这类诗歌往往从自身境遇写起,以自己身之所历、目之所睹为依托,宣泄伤时离乱之感。如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作者借“木兰庙”的意象,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以及对“木兰”和“王昭君”的景仰之情。
,表现忧国忧民之情
爱国是中国文人的主流思想,在古典诗歌中爱国诗的比重很大。比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触犯“人文之怒”,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这首诗。诗歌尤以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最为著名。作者借“云横”的“秦岭”,借“拥蓝关”而“马不前”的大雪,抒写自己伤怀国事,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和思念家人而不得见的悲凉,寄寓了他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和家不得归的英雄失路之悲。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
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林升的《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陆游的《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还有杜甫的《兵车行》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抒发客心思归之情
羁旅诗和思妇诗是古典诗歌中独
诗词鉴赏学生.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