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析常规开胸与胸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析常规开胸与胸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6例常规开胸(40例)和胸腔镜(56例)治疗的早期胸腺瘤患者,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胸腔镜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随访期间,胸腔镜组无复发和转移者,常规开胸组出现1例。结论: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是可行的,而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
【关键词】常规开胸;胸镜下开胸;早期胸腺瘤
前言:原发胸腺肿瘤中胸腺瘤居多,胸腺癌较少,胸腺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均有增加。胸腺瘤组织形态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出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常合并以重症肌无力为代表的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疾病。目前,胸腔镜手术作为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首选术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更好地暴露术野以获得更大操作空间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探讨胸镜下开胸的可行性,本文对2013年2月——2016年1月我科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 96 例胸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胸腺瘤患者96例。其中有男44例,女52例,年龄12—77岁,平均59岁。本研究的入组标准为:胸腺瘤无明显异位,均位于前纵隔;改良 Masaoka 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Ⅰ期肿瘤局限于胸腺内,肉眼和镜下均无包膜浸润;Ⅱ期肉眼可见周围脂肪组织浸润,但局限于纵隔胸膜内;采取常规开胸或胸腔镜治疗。其中1年以内就诊者
%,病史最短者7天;5例病史超过3年,最长者为9年及12年各1例。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常规开胸组和胸腔镜组,其中常规开胸组40例,胸腔镜组56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胸腔镜组
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单肺通气,30&deg;侧卧,上肢悬吊。为改善术野暴露可在全麻插管后持续胸腔内充入CO2(2-3 L/min)建立8-10mmHg人工气胸后进行手术。经右侧入路46例,经左侧10例,于腋前线第5肋间取1cm切口做观察孔、第3肋间腋前线及第5肋间锁骨中线做操作孔;切口位置可根据胸廓和肿瘤位置适当调整。以右侧入路为例:常规超声刀游离组织、凝切血管;先从胸腺下极开始,切开心包表面纵隔胸膜,沿膈神经前、内乳动脉后向上游离至上腔静脉与内乳动脉交界处,游离胸腺动脉,向下牵拉胸腺游离两侧上极,切断韧带;至左、右无名静脉交界处的胸腺静脉,以钛夹夹闭后切断,并切除胸腺。当较大的瘤体上极遮挡住后方大血管或与周围粘连紧密而难以在全胸腔镜下操作时,可延长主操作孔至5-8cm,撑开肋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施行肿瘤切除。
常规开胸组
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余操作与胸腔镜组相同。
统计学方法
采用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hi;2检验,以 P<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评定
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术后肌无力症

分析常规开胸与胸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