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标准:1、职业名称:心理咨询师
2、职业定义: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
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
4、职业环境条件:常温、安静的心理咨询室。
5、职业能力:具备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建设核心:为人民服务。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职业活动内在道德准则:1、忠诚:指从业人员忠实于服务对象并对自己的委托人认真担负职责、以寻求实现职责的最优效果的
强烈态度和意向。
如当非典来临时,医生、护士都不应逃跑;军人也不可临阵脱逃。
履行职责时做到一切为了完成任务,不能带有私心或“以权谋私”。
2、审慎:指选择最佳手段以实现职责最优的结果,并努力规避风险。
重视过程和结果,仔细思考手段的利弊得失,尽可能地选择好的手段。
理性、客观,十分严谨地权衡如何做效果最好,尽可能减少工作可能所带来的危险和损失。
做事要有计划、有根据,不能有投机或存有侥幸心理。
决策要有充分的研究,应准备好各种可能的替代方案,以供择优选择。
3、勤勉:指从业者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集中精力投入地做好事情,不分心、不偷懒、不三心二意。
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细节决定成败”。
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开展工作; 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
职业化(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
职业化就是一种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在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并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
职业化的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 最外层是职业行为规范。
从业人员讲求信用包括:择业信用、岗位责任信用、离职信用。
从业人员践行公私分明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法律意识、慎微意识、大局意识。
从业人员践行纪律的要求是:学习岗位规则、执行操作规程、遵守行业规范、严守法律法规。
从业人员践行节约的具体要求是:爱护公物、节约资源、艰苦奋斗。
合作的特征包括:社会性、互利性、平等性。
从业人员践行合作的具体要求是:求同存异、互助协作、公平竞争。特征是:非功利性、普遍性、可为性。
从业人员践行奉献的具体要求是:尽职尽责、尊重集体、为人民服务。
奉献对实现职业理想的具体意义:具有奉献精神,能把职业当事业来做;
对工作积极主动,总会有成才的机遇;
能使个人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
职业理念:1、X: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帮助Q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Q:存在(含不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主动前来求助,解决自身问题的人;
3、职业理念或生命线:Q和Z的身心健康是否最大限度地维护; Q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
4、X应避免出现的误区:批评指责、主观武断、好为人师、宣扬自己、随随便便、同情怜悯、大惊小怪、大事化小。
工作模式:求助者主动; 咨询师启发引导求助者。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理论上没有明确界定,采用方法也常常一致; 可由同一人完成。
区别: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解决正常人遇到的各种问题;
采用发展模式,平等关系,时间短,不需住院和药物,非标准程序化;
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的人,如神经症、心理障碍或身心疾病等;
采用病理模式,医患关系,时间长、住院和药物治疗,标准和程序化。
工作原则:价值中立(前提和先决条件)、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避免双重关系、自我保护。
绪论(心理的本质)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动物的、儿童的、变态的心理现象不属于基础心理学,但都属于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3、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人的需要为中介。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其支配力的强弱用于评价其意志的品质。
4、能力和人格。
5、心理现象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
心理咨询师(三级) 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