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臧宇家1 姜丽苹2(1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136000;2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 136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289-02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锐器损伤在十分常见,其中尤以护士更明显。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细介绍。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提高护士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锐器损伤对护士的伤害。现针对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途径及损伤物简要阐述,对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范经验详。本文就发生锐器伤的现状、高危因素、防护措施以及暴露后的处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护士锐器损伤预防
临床护士是血原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医院内污染危险最高的是护士占三分之一,最危险的体液是血液及血液制品占66%,而身体中手是最易受污染的部位占21%。临床护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敷料、血液及体液等,锐器损伤是一突出问题,%。护士锐器损伤明显高于医生,这与护士操作较多有密切关系。锐器伤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达80%。临床工作者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非临床高5-12倍。%-%及4%-10%,,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所以应对锐器损伤的预防引起高度的重视。
1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
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对临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岗前培训缺乏有关锐器损伤的内容。
防范意识薄弱缺乏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
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HIV,HBV,HCV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多数护士都是在工作中被污染锐器刺伤后才意识到污染锐器损伤的防范,因此遵循规范程序很必要。
其他
工作环境混乱,工作不熟练,工作紧张、繁忙,身体状况差,性格急躁。锐器用后处理不当等。胡春玲等对42名实习护士职业防护问卷调查显示实习期间锐器损伤达100%。而经过系统培训后33%单位锐器伤明显减少。所以加强锐器伤的宣传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岗前培训等可大大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
2 暴露途径及损伤物锐器伤
主要包括针刺、刀割伤、安瓿及其他锐器等所致的皮肤和黏膜破损。以针刺最多,超过40%,有报道因职业引起的感染中针刺伤可达80%。针刺伤中空心类针头为主,集中于皮下注射针头、头皮针、输液器针头等。医疗垃圾中最具有污染性的是针头。
穿刺抽血、输液的针头、套管针芯因管腔内较多的血液,刺伤的危害较大,针头越粗、刺入越深感染的机会越大,所以最好能回抽注射器活塞,减少污染液进入体内,减少被污染的危险。
3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范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浅谈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