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护理体会
(福建省南安市中医院福建南安 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心搏骤停患者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接诊的1例心搏骤停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精心护理。结果:心搏骤停患者经医生的及时抢救,患者心肺复苏功能恢复,收入病房住院后经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过程中,尤其是复苏阶段,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脑复苏的成败。
【关键词】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212-02
心源性猝死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心脏搏停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1]。心搏骤停是指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急症[2]。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心肺脑复苏,特别是在2分钟内抢救时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而获得生命延续。本人2013年5月参与抢救一例心搏骤停患者获得成功,现将有关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王某,女性,46岁,农民,已婚,患冠心病、频繁室早多年。近期由于劳累突然胸闷、心前区阵发性疼痛,并放射至左上肢,每次发作时间持续10分钟之久,在村诊所就诊服用硝酸甘油、硝心痛后,疼痛未缓解。转入我院急诊后心电图检查:,,Q-T略延长,窦性心律,心律不齐,心肌供血欠佳,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为:①冠心病。②心绞
痛。③心梗早期。经医生的及时抢救,患者心肺复苏功能恢复,收入病房住院后经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病因
从病情上看,此患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如不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心脏的原因而意外地导致有效心泵功能的突然停止,心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病因素。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原因80%是由于冠心病及并发症所致,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冠心病或伴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等,20%属于其他的血管病、心肌病、心瓣膜损害等。心搏骤停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在数分钟至数天前可有心前区痛、胸闷、气急、心悸及乏力等,部分病人可有急性心肌梗塞症状或室性早搏。
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的一般临床表现包括:心音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抽搐。呼吸减慢或变浅,呈叹息样或停止。昏迷。瞳孔散大。如出现意识丧失伴以大的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的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搏骤停。
胸外心脏按压
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3]。胸外按压要及时、正确、有效,操作时,必须使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或在软床上垫入一硬木板于患者背部,应急时,可将患者移置于平地上进行心脏按压。按压频率80~100次/分钟,以提高脑和冠动脉血流的灌注量,按压深度成人为4~5cm,下压及放松时间各占50%。如胸外心脏按压15分钟还不见效,护士应配合医生尽早尽快改
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