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 ------拟交感胺类升压药
什么是休克?
休克是由于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而产生的、以微循环血流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不全的综合病征。
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休克不但在战场上,同时也是内外妇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血压作为判断休克的标准,并将低血压看作是休克发生发展的主要矛盾。因而,采用升压药作为治疗休克的重要手段。
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治疗应根据休克的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除进行病因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血症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以改变血管机能和改善微循环,也是治疗休克的一项重要措施。
拟交感胺类升压药在抗休克中的应用
拟交感胺类药物是一类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的胺类药物,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称拟交感神经胺(简称拟交感胺)。目前用于抗休克的主要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间羟胺。
多巴胺 20mg/2ml
【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全身软弱无力感;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者少见。长期应用大剂量或小剂量用于外周血管病患者,出现的反应有手足疼痛或手足发凉;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此时应停药,必要时给予α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⑴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拟交感胺类药高度敏感的病人,可能对本品也异常敏感。
⑵对人体研究尚不充分,动物实验未见有致畸。给妊娠鼠有导致新生仔鼠存活率降低,而且存活者潜在形成白内障的报道。孕妇应用时必须权衡利弊。
⑶本品是否排入乳汁未定,但在乳母应用未发生问题。
⑷本品在小儿应用未有充分研究。
⑸本品在老年人应用未有充分研究,但未见报告发生问题。
⑹下列情况应慎用:
①嗜铬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
②闭塞性血管病(或有既往史者),包括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如冻疮)、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雷诺氏病等慎用;
③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
④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本品也须谨慎。
⑺在滴注本品时须进行血压、心排血量、心电图及尿量的监测。
多巴胺 20mg/2ml
给药说明:
①应用多巴胺治疗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
②在滴注前必须稀释,稀释液的浓度取决于剂量及个体需要的液量,若不需要扩容,㎎/ml溶液,如有液体潴留,~㎎/ml溶液。中、小剂量对周围血管阻力无作用,用于处理低心排血量引起的低血压;较大剂量则用于提高周围血管阻力以纠正低血压。
③选用粗大的静脉作静注或静滴,以防药液外溢,及产生组织坏死;如确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
④静滴时应控制每分钟滴速,滴注的速度和时间需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异位搏动出现与否等而定,可能时应做心排血量测定。
⑤休克纠正时即减慢滴速。
⑥遇有血管过度收缩引起舒张压不成比例升高和脉压减小、尿量减少、心率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滴速必须减慢或暂停滴注。
⑦如在滴注多巴胺时血压继续下降或经调整剂量仍持续低血压,应停用多巴胺,改用更强的血管收缩药。
⑧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肾上腺素(副肾素)AD 1mg/1ml/支
【药理】可兴奋α、β二种受体。
兴奋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兴奋α-受体,可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使血压升高;
兴奋β2-受体可松驰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
【应用】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粘膜或齿龈的局部止血等。
肾上腺素(副肾素)AD 1mg/1ml/支
【用法】
(1)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1mg,~(%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
(2)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或心内)注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纠正酸中毒。对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亦可用本品配合电除颤仪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
(3)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迅速但不持久。~,3~5分钟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每4小时可重复注射一次。
(4)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0000~500000)于局麻
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