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杨玉峰(中牟县人民医院外科河南中牟 45145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24-02
【摘要】胃肠道患者术后受饮食影响,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恢复并增加了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广大医者通过对部分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尝试,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肠内营养能够取得与全肠外营养相同的支持效果。而采取肠内营养的患者在恢复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因此,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非常积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患胃肠道癌症的病人由于饮食和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在手术前大多数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加之围手术期不能正常进食及手术造成的分解代谢增加,又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还会增加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后充分的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病人快速恢复,对医学和病人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传统的做法是术后对病人实施全肠外营养支持,虽然疗效也很好,但长时间的全肠外营养供会给对病人的肝功能、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这里根据肠功能在术后6-12h即可恢复,于胃癌术后24h应用营养素行肠内营养,结果所有病人均能耐受并完成试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通过临床试验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身体恢复状况的影响,以探索更合理有效的胃癌患者术后使用营养支持的方式。
1 资料和方法
:胃癌患者60 例,术前均经病理学证实为胃癌,无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均行胃癌根治术。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组。两组病人人数、平均年龄、男女比例、肿瘤分期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1)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组,术前先将鼻肠营养管置于胃内,术中吻合时将营养管置于吻合口下方输出袢20cm处。选用热量和氮量与全肠外营养组相同的营养液,术后24h若病人血液动力学稳定,开始由营养管缓慢滴注温盐水200ml,48h后滴注肠内营养液500ml,病人如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反应,可加速加量,每日递增500-1500ml,初始阶段热量与液体量不足,由静脉补充。(2)采取全肠外营养支持的均经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24h开始输脂肪氨基酸注射液1440ml/d,不足营养和液体由静脉补充。两组患者均实施至肛门排便3-5d停止,开始进半流质饮食。(3)检测统计:每天检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蛋白,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测定病人的肠功能恢复时间。
:采用肠内营养的患者有6例出现腹胀,3例发生腹泻,经输注速度和温度后症状均消失,均能耐受肠内营养。
实施肠外营养的患者有2例出现心率加快、低热、出汗症状,调整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早期肠内营养肠功能恢复时间为(±)h,全肠外营养组为(±)h,肠内营养组比肠外营养组肠功能恢复要快1天。
营养指标检测,术前两组病人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经过7天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前清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