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推荐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程,在课堂的活动中, 组织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却忽视了课外探究的重要性,走过场式的指导使课外探究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如何引导,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3—6)》指出: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现在的每一节科学课基本都有探究活动,许多老师也注重“课内探究”,把科学课搞得热热闹闹,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整个过程完整而有成效。但是却忽略了“课外探究活动”,或者说把“课外探究”看成一块“鸡肋”,只是象征性的布置一下,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因为课外的探究活动要么是时间上持续很长的观察,要么是很花力气的探究,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广度,必须让师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完成,所以就很少有人真正去做。课外的探究活动是课内的延伸,有了它,整节课的内涵,目标才会完整,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更有效,更有意义。
一、
(1)时间上的限制。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而有的探究活动确远远还没有结束,课内的时间根本不够,需要我们在课后,继续探究,才能完成这个整体。比如,五年级的第一单元中的《种子发芽实验》,课上只是做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的实验,但是真正的探究活动,是放在课后,让我们对种子发芽与----的关系的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只有对比,才能得出结论。以前学生总是观察一下,没有记录,或者根本没有观察,显然,对于两组种子的变化区别不够深刻。而今年,我看到作业本有一大创新,就是出现了附表,提供一些课外观察活动的表格,让学生有了“光明正大”做课外探究活动的证明。对于这种必须要做的课外探究活动,如果不做,或者做的不到位的话,那么对于种子发芽整个过程,学生很难有自己的经历。对于这课科学目标的达成差成阻碍。
(2)课的连续性。科学课的一个单元,总是研究一个部分内容的相关问题,这里涉及一个整体问题,使课在3~7节上具有连续性。使得这个探究活动从课内到课外,甚至是双休日都要持续观察,才能完整。缺少其中的课外探究,会造成整个探究活动的冲突与矛盾。有时甚至课外的探究才是这节课的重点。比如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天气》,,温度,风向与风速等。记录的内容也是通过一节节课后再补增上去的。这里需要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因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这些记录的天气作总结。如果没有课外观察,如果课外的观察是断断续续的,那么就没有最后的天气总结。这个天气单元的学习就会缺少它的意义。
(3)材料上的限制。课外的探究活动就是要求教师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应将学习活动不断地延伸到课外。而其实有些材料确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smhb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