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皮克拉悲剧的根源浅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皮克拉悲剧的根源浅析
陆坤(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美国社会,黑人和黑人文化受到了白人文化的冲击。本文从文化认同角度分析了导致皮克拉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皮克拉,悲剧,根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09-066-02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洲裔黑人女作家,她的获奖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她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受到当时黑人解放运动的影响,其基本主题就是表现正统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儿童心灵的扭曲和毒害,着重描述了以皮克拉为代表的黑人的悲剧。本文就皮克拉悲剧的根源进行了分析。
生活在黑人社区中的皮克拉产生自我憎恶感和自认为丑陋的观点,因为皮克拉追求拥有一双蓝眼睛并不只是为了达到白人的审美标准,更重要的是她想改变的是自己在黑人社区里的地位和形象。她相信拥有蓝眼睛的她带来别人对她的关爱,能唤起周围人的友善与美丽心灵。她的渴望虽然天真,但可以理解,因为社区或者整个社会都已经认同并接受了白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由于白人所宣扬的白人文化至上和基于白人肤色的白人审美标准,白色总是同美丽与洁净以及美联系在一起。而小说中那些内化白人中产阶级价值观的黑人角色终日为保持洁净而奔忙。杰拉尔丁对与主流白人社会相关的事物简直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疯狂程度。
杰拉尔丁是个中产阶级的黑人妇女,她总是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家的房子收拾得异常的整洁
,不辞辛劳地修饰着自己和家人的外表,更是把儿子尤尼奥儿打扮得整洁无瑕。并且只允许他同上流社会的"有色"人种一起玩耍,不允许他和下层社会的那些"黑鬼"一起玩耍。在尤尼奥尔把皮克拉叫到家里被杰拉尔丁发现后,杰拉尔丁大骂皮克拉是"肮脏的黑人小婊子",将她轰走了。杰拉尔丁对端庄与整洁的追求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特殊的对种族主义的内化,也是中产阶级对穷人的蔑视。当然,她内心对"黑鬼"的憎恨同时也体现了她的自我憎恨。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肤色,她心理畸形地将这种愤恨发泄到比自己更贫穷和皮肤更黑的黑人孩子皮克拉身上。因为她看到皮克拉,就看到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对于黑的憎恨导致了自我的仇恨。而这种自我仇恨进一步加深了受压迫者的痛苦,其根源就是她已经内化的白人至上而黑人卑劣的种族文化观。在众多的种族主义小说中《最蓝的眼睛》呈现出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族主义歧视,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受到的是内心深处一套价值观的困扰而并非是直接的压迫。这种潜在的种族压迫相比于公开的种族歧视,它更具有危险性,导致家人之间、邻里之间相互的伤害。长期一来,白人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在美国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世世代代受奴役和压迫的黑人接受和内化了白人的审美观, 并按照与白种人血缘关系的多少把人划分成等级。黑人社区已经完全接受了白人审美观,从而认为浅黑色皮肤才更美丽而皮克拉的黑色皮肤是丑陋无比的。这一切从一开始就为皮克拉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同时也使整个黑人社区一直处在自暴自弃、不能自拔的困惑中。
《最蓝的眼睛》里小皮可拉的父母, 是一对典型黑人贫民家庭的夫妻, 也是造成小皮可拉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她父亲完全是酒鬼, 且整天无所事事。由于自己的经历,没人教他如何承担起一个丈夫、一

皮克拉悲剧的根源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7-12-26